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 >

医学消化科知识:什么是疫毒痢

导读 目前关于到医学消化科知识:什么是疫毒痢这一类的信息是很多小伙伴们都非常关心的,很多人也是经常在搜索关于医学消化科知识:什么是疫毒痢

目前关于到医学消化科知识:什么是疫毒痢这一类的信息是很多小伙伴们都非常关心的,很多人也是经常在搜索关于医学消化科知识:什么是疫毒痢方面的信息,那么既然现在大家都想要知道此类的信息,小编就收集了一些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

一 概述

疫毒痢又称疫痢、时疫痢,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发于夏秋季节,以2~7岁儿童为多见。痢疾证候类型之一。临床以发病急骤,壮热、烦躁口渴,腹痛剧烈,大便脓血,甚或神昏抽搐,肢厥为主要症状。可见于西医的中毒性菌痢。

二 病因病机

本病是由于染有疫毒的不洁之物,从口入腹,蕴伏肠胃,为其主要发生原因。着凉、疲劳、饥饿,以及其他疾病后体弱未复,则为发生本病的诱因。夏秋之季,湿热内盛,脾胃受困。小儿脾胃脆弱,秽邪疫毒最易入侵,毒聚肠中,其正气尚盛者与邪相争,则湿从热化,热盛化火,内窜营分,进迫厥阴、少阴,则可出现壮热、神昏、抽风的邪实内闭;若正不敌邪或在闭厥的同时,又可伴见正气不支的虚脱证。

三 临床表现

发病急骤,病情较剧,突然高热,寒战,烦渴,腹痛急剧,痢下脓血稠黏,次数频多,恶心呕吐,或兼发斑疹。儿童因体质娇嫩,每于未出现泻痢的症状时,即呈高热、昏迷、抽搐,甚或肢冷、大汗、脉微欲绝等危重证候。类似中毒性痢疾。

四 辨证施治

本病发病迅速,治疗需及时果断,辨证施治与西医的抢救措施结合,中医辨证一般分毒邪内闭和内闭外脱二型:

1.毒邪内闭

证候:突然高热,恶心呕吐,烦躁谵妄,甚则反复惊厥,神志昏迷,大便量少肚腹作胀,或痢下脓血,小便黄赤,或虽未见下痢症状,但肛检有脓血便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肠解毒,泻火开闭。主方:黄连解毒汤加减。方药:黄连、黄芩、黄柏、生大黄、羚羊角。

昏迷惊厥者,加钩藤、水牛角,至宝丹;壮热不退者,加寒水石、紫雪散。中成药可选用香连片。

2.内闭外脱

证候: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汗出不温,脉细数无力,皮肤见有花纹,口唇发绀,或口吐咖啡状物,呼吸浅促,节律不匀,目光无神,神志不清。治则:扶正固脱,潜阳熄风。主方:参附汤加减。方药:人参,熟附子。

汗出不温或抽搐者,加龙骨、牡蛎;呼吸浅促不匀者,加五味子、山茱萸;口唇青紫、舌黯红者,加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大便有脓血者,加白头翁、苦参、葛根。

五 其他治疗

1.外治法

(1)大黄适量,研为细末,过筛,醋调为膏,用纱布包裹,敷于神阙穴。一日一换,直至病愈;

(2)苦参适量,烘干研为细末,过筛。每次6~8克,用开水调为膏,纱布包裹,敷于神阙穴。一日一换,直至病愈。

2.针灸疗法

高热惊厥者,针人中、百会、内关、风池穴,中强刺激。如见脱证,针人中、中冲穴,采用间歇性刺激法,进针后每隔4~5分钟捻针1次,并可同时艾灸气海、百会。呼吸不整者,可频频针刺会阴穴。

3.推拿疗法

推大肠、分阴阳,推上三天、退下六腑,揉龟尾,推下七节,推上七节。

4.饮食疗法

(1)马齿苋粥马齿苋,粳米。马齿苋洗净,捣烂后过滤取汁,与粳米煮成稀粥,分次食用,主治湿热赤白痢;

(2)马齿苋绿豆汤马齿苋,绿豆,洗净后共煎汤,顿服,连服3~4日。主治湿热赤白痢;

(3)白头翁饮白头翁,金银花,木槿花,白糖。将前三味药加水煎,取浓汁加白糖温服,每日3次。主治湿热赤白痢及疫毒痢。

六 预防

预防痢疾,应做到以下几点: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滋生地,发动群众消灭苍蝇。加强饮食卫生及水源管理,尤其对个体及饮食摊贩做好卫生检查工作。对集体单位及托幼机构的炊事员、保育员应定期检查大便,做细菌培养。加强卫生教育,人人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变质和腐烂食物,不吃被苍蝇沾过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抵抗力降低。在痢疾流行季节可适当食用生蒜瓣,每次1~2瓣,或与菜食同食,痢疾病情平稳后,仍以清淡饮食为好,忌食油腻荤腥之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