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简史 明确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作为课程建设目标
■聚焦课程思政
自然科学在培养健全人格、爱国情怀等方面大有可为。2014年,南京大学面向理科学生开设了“天文探秘”课程。为了将天文学与文史哲思维贯通,学校面向文科学生精心打造了“宇宙简史”通识课程,于2018年9月上线中国大学慕课,现已有逾5万人选学。现结合“宇宙简史”课程的建设,从立意、创意、汇意、达意入手,对如何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观引导作如下介绍。
讲立意,以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作为建设目标。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集“知、仁、勇”于一身,既能指导学生如何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也要引导学生感悟,科学家的理想信念、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是更值得发掘的、更为珍贵的财富。“宇宙简史”明确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作为课程建设目标。我们希望这门课启发学生对宇宙、自然、自我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树立正确的宇宙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究创意,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教学大纲。在知识传授中深度融合价值观引导,促使我们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们从课程的建设目标和面向对象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以如何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为中心凝练知识点,重构课程大纲;结合人类宇宙观的发展和学习程度的递进设置8个专题,每个专题提出一个融合科学与价值观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揭示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及其蕴含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重汇意,有机融汇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在知识传授中融合价值引领,应该以知识作为载体,以水乳交融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价值理念。“宇宙简史”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以科学研究的特性体现科学精神。“宇宙简史”提出的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最新的宇宙学知识,而是要领悟到好奇心和质疑精神才是推动科学进步和理解宇宙演化的重要动力;人类的宇宙观起源于观测,也不断经历观测的检验和甄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以跨学科视角体现学术思想性。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环节。“宇宙简史”充分体现科学研究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揭示文史哲等相关问题中的科学内涵,如“我们是谁”中,探讨人体各构成元素的起源,彰显出生命诞生的伟大和不易;另一方面,从科学研究过程和成果中挖掘其蕴藏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如“我们是孤独的吗”中,分析影响地球生命起源和繁衍的条件,让学生领悟地球是人类命运与共的家园。三是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光辉。传统的课程教学中,知识占据核心地位,其实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科学家的人性光辉比他们取得的科学成就更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因此,“宇宙简史”突出了科学史的内容,将冷冰冰的知识与活生生的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体会天文学家探索宇宙过程中的艰辛,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关注他们的科学态度和价值取向。
求达意,以团队的融合创新助力目标的达成。形神兼备方能以文化人。要实现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内容和形式应高度契合。教师受制于自身的知识结构、时间精力,需要依托集体的力量。“宇宙简史”是团队融合创新的结晶。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吸取由文史哲知名教授和学生组成的顾问团队的意见,五易讲稿,不断重构。如根据天体时空场景宏大的特点,采用剧场讲演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天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天体的壮阔和时间的无垠。
总体而言,课程思政鲜活而又灵动。每门课程各有特点,每位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探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导的最佳方式。科学精神的精髓在于实事求是,它既要体现在课程的内容中,更应体现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
《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10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