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行情 >

林黛玉出进贾府 处处需要老祖宗--《林黛玉进贾府》赏析(网友来稿)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林黛玉出进贾府,处处需要老祖宗--《林黛玉进贾府》赏析(网友来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林黛玉出进贾府,处处需要老祖宗--《林黛玉进贾府》赏析(网友来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一节,有一个人物贯穿了文章的始终,成为整篇文章的一个线索人物。这个人就是贾府的“老祖宗”--贾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其匠心何在?细细研读,颇有让人咀嚼之处。

一,是刻画其他人物的需要。

王熙凤的逢迎拍马需要贾母在。我们看看王熙凤的“出场”就知道了。贾母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 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 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又忙携黛玉之手, 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 : “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王熙凤的这一番表演实在是逢迎拍马的经典表演。这“放胆无理”的王熙凤,由于平日在老祖宗面前的承欢应候,随便说笑,随意阿谀,才深得老祖宗的宠爱。老祖宗对她那戏谑式的介绍,正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一个特殊人物。她对林黛玉的赞美完全是说给贾母听的,同时也顺便讨好了几个小姑子。她是多么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八面玲珑啊!她的一哭一笑完全是根据老祖宗的脸色和心情而随机应变的。这里,如果没有老祖宗的在场,黛玉如此鲜明深刻的性格,恐怕难以表现出来。

林黛玉的小心谨慎需要贾母在。小说里两次写到林黛玉关于读何书的回答,但前后的回答截然不同。为什么呢?原来在吃晚饭的时候,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也许,贾母说话无意,但聪明灵慧而又多愁善感、细心多疑的林黛玉却听之有心。她一走进贾府,就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儿听贾母这么一说,就觉得自己的回答有些失口,完全不符合外婆的思想。因此,当宝玉问她“妹妹可曾读书”时,黛玉便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黛玉的改口,是她性格的反映。她的谨言慎行,是她孤单的身世和寄人篱下处境的写照。而这一切,惟有在贾母面前才表现得更深刻更透彻。

贾宝玉的任性痴狂(摔玉)需要贾母在。小说写宝玉从庙里还愿回来,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 “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 “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当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这里不说宝玉“摔玉”所表现的叛逆性格和其深刻的思想意义,只就贾母如何对待这个“似傻如狂”“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宝贝孙子的态度,就能想象得到:宝玉的任性痴狂、为所欲为完全是老祖宗平日宠爱娇惯的结果。贾府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人物,在老祖宗面前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敢“放胆无理”的恐怕只有王熙凤和贾宝玉了。而王熙凤和贾宝玉被老祖宗宠爱还有所不同。王熙凤是通过自己的逢迎拍马邀宠而受宠,而贾宝玉是因为老祖宗的疼爱娇惯从而受宠。王熙凤的受宠是自己努力争取的,贾宝玉的受宠是老祖宗心甘情愿拱手送来的。所以,贾宝玉是稳稳当当受宠,心安理得受宠;而王熙凤是小心翼翼受宠,诚惶诚恐受宠。贾宝玉的受宠比王熙凤的受宠更塌实,更自然,更无所顾及。也只有贾宝玉才敢在老祖宗面前说老祖宗不爱听的话,做老祖宗不爱见的事。惟有他才敢摔掉那个“命根子”,惟有他才敢把那块玉说成是“劳什子”。而贾母对此却采取了乖哄的态度,唯宝玉高兴是从。甚至连打人骂人都成了乖哄的条件。特别是贾母为了安慰贾宝玉,竟然不顾林黛玉的多心与忌讳,编造假话,说林黛玉本有的那块玉随她母亲殉葬了。我们可以想象:林黛玉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是什么滋味!这里看出了老祖宗在两个孙子面前的偏爱之心。为了自己的宝贝孙子,连自己疼爱的外孙女也不顾及了,而且当着黛玉的面竟然说“你如今怎比得她?”这言下之意就是在告诉宝玉:你是何等的宝贝心肝,怎么能和她比呢?这个老祖宗就是这样宠爱着宝玉,她不在场,宝玉能有这番精彩的表演吗?

可见,作者为了生动深刻地刻画这些人物,绝不能放走了这个老祖宗!

二,是表现贾府的排场与奢侈的需要。

《红楼梦》第三回,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写出贾府的阔气、排场与奢侈。而荣国府这个老祖宗--太夫人贾母,是祖辈硕果仅存的宝塔尖儿。从日常生活来看,晨昏定省,打牌看戏,观花赏月,大筵小宴,有哪一个热闹场面,离得开这位老祖宗呢?贾府上下几百口人,都围绕者她转。她一出来,总是鞍前马后,前呼后拥,显示了这个贵族之家、“诗礼簪缨之族”的无上威权。仅仅吃饭的一个场面,就概括描写了她平素享受着怎样的供奉: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 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这气势,这氛围,这礼节,无一不在表现这个膏粱锦绣之家的繁文缛节和奢侈荣华。而这一切,也只有老祖宗在场,才显得更合理,更真实,才能把贾府的排场与奢侈写到极致。

三,是众多人物出场的需要。

《红楼梦》第三回,是贾府众多人物的第一次亮相。不但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些重量级的人物要出场,其他人物也要登场。那么,让谁把这些人物集中起来,使他们一一亮相呢?惟有贾母最合适。因为林黛玉进贾府,首先要拜见的人当然应该是贾母。所以,她得首先出场。其次,其他任何一个人物由她介绍给林黛玉也最合适。她的身份地位,她的辈分资格介绍任何人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三,她作为贾府这个贵族之家无上威权的偶像,所有的人围拥在她的周围更显得合情合理。她的周围可以围绕贾府的所有人,她的住所可以让贾府的所有人出入。试设想:把贾母经常放在李纨,或者王熙凤的住所,合适吗?贾母必须在自己的住所接受上上下下的请安,也必须在自己的住所会见林黛玉,而其他人也只有到老祖宗这里见林黛玉才显得理顺情圆。因而,他们一个一个到老祖宗这里登场就再合适不过了。

综上所述,作者让贾母贯穿在这一回的始终,体现了小说构思的精巧和结构的严密,这也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2005.3.24

参考材料:

李希凡《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

作者邮箱: yz-59@126.com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