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行情 >

画里阴晴教学实录 《画里阴晴》教案 (高一)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画里阴晴教学实录,《画里阴晴》教案,(高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吴冠中教...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画里阴晴教学实录,《画里阴晴》教案,(高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吴冠中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

2、学习本文起、承、转、合的独特的行文结构。

3、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

4、理解作者是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

教学重点:

1、作者的艺术观点;

2、本文独特的行文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中心。

教学建议:采用自主阅读法

《画里阴晴》篇幅短小,文字浅白,虽然文中涉及一些美术理论,但却并不深奥。且本文为自读课文,故可采用自主阅读法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江南的微风细雨总让人感觉到诗情画意,尽管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的我们有时对于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也会感到不耐烦。但是在连续的几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后,我们往往又会情不自禁地怀念起纷飞飘坠的雨丝、淅淅沥沥的雨声了。而在有着特别敏锐的审美触觉的画家眼里,这丝丝细雨又该有怎样的韵味呢?

今天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就要跟我们谈谈“画里阴晴”。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赏析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第一段写了什么?

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

(2)窗外是怎么样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句题画诗呢?

桃红柳绿,春雨霏霏。作者把这幅美景比作“浓酣的水彩画”,水彩画给我们透明、湿润的感觉,而“浓酣”不仅告诉我们色彩的浓重,更让我们感受到这雨中春景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潘天寿先生的这句题画诗确实与这雨中春景珠联璧合。

(3)这句诗中最富韵味的是那一个词?

“湿”。作者不仅需要这一词所带来的意境,更需要由这一词来引出“画家的审美触觉”这一话题。可见这一句引用是全文的起笔。

2、朗读课文第二段:

(1)“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怡人。

(2)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

因为“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使本来不协调的颜色也协调了起来,使大自然增加了另外一种美感,当然更有韵味。正如苏轼诗中所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可见,在对雨意的独特感悟上作者并不缺少知音。确实,那风情雨意曾被多少文人骚客化入文意,化为诗意。“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丝丝杨柳丝丝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历来的中国的画家更是“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中国的诗者、画家都从雨中找到了别具风格的意境。这微风细雨已不再是自然现象,而有着浓浓的文化意蕴,有着万般风情。

西洋画重形似,而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是写实的,中国画是象征的。中国画追求传神,追求意境,画的是心中的景,而非眼中的景。雨湿的山水草木有着别样的韵味、情调,表达着不同的意境。所以被内心有着深深的传统文化情结的作者所赞赏,,并融入他的绘画中。

可是作者留学法国多年,而且学的主要是西洋画和水彩画。那么作者到底是如何处理传统和西洋的关系?

3、阅读第三段:

作者说,“他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即使是吸引的水彩画,“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为什么?

这是因为中国画和西洋画对阳光、阴雨的感受和表现截然不同。西洋画崇尚阳光,追求强烈的色彩感,即使画风雨,也只是理性地写实地表现其形态,仅仅把它当作大自然的一种形态。而中国话画中的风雨确实一种意境,一种情致。(可用两幅典型的中国画和西洋画做比较)。“喜欢画阴雨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吴冠中的绘画风格当然“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了。

他学的是西画,追求的却是中国画的高远趣味,作者把两者统一于他的创作中了。

文章读到这里,我们已隐隐体会出作者的创作主张了。

4、读最后一段:

(1)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

“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前半句的意思是:油画家只注重强烈的色彩,难以把握江南阴湿景色的韵味。

后半句:他的技法不够高。(文中说得委婉而已。副词“大概”、连词“或者”表示作者一种很有礼貌的推测,使得语言婉转。)

(3)第三句话是什么意思?

艺术创作不能墨守成规、泥古不化,西方的技法或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是到处适用的灵丹妙药。不同的表现对象需要与它相适应的技法。--“艺术贵在创新”,而且是永远需要创新。

(4)“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前半句:西洋画法需要吸收中国的传统技法。(借代的修辞手法)

后半句:中西两种绘画技巧和审美趣味应该结合起来。

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为比喻,巧妙地告诉我们:阴晴两种审美趣味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而是可以并行不悖。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艺术观点:糅合中西方的绘画技巧、绘画方法。详细地说:既继承我国传统绘画的技巧,又借鉴现代西方绘画技法,在他的画作中同时体现了阴、晴两种审美趣味。

作者既对我国传统绘画有很深的造诣,又洞悉西洋油画、水彩画的优点和不足,因此,他的油画中渗进墨韵,水墨画中也借鉴水彩、油画技法,同时在油彩和墨彩中探索。

(4)下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作者对自己立场的动摇?

这样说是用比喻的手法、幽默诙谐的语气来表示他的自谦。作者以解嘲的语气说:我的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

其实,画家终身探索的,正是油画的民族话和中国画的现代化,是兼取二者之长而创造出新的技法,新的风格,因为艺术贵在创新。墨守成规,盲目模仿,都是没有出路的。

用作者自己的话更能说明他的艺术观:“画种只能在发展中得到保留,如不发展,便只能淘汰。”

至此,作者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要中西兼用、阴晴兼画,创造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四、课堂小结:

1、本文文字简短,作者采用起、承、转、合的传统方法来安排文章,层层铺垫,娓娓道来,篇末明志。

2、本文论述的是艺术创作的重大原则问题,却选择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进从中外画家对阴晴的不同感受、不同主张、不同表现着笔,可谓“小中见大“。

3、语言鲜明生动,多用修辞,幽默诙谐,充满智慧。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及能力训练各题。

六、课后拓展

1.欣赏吴冠中的一幅画,用诗意的语言对画面加以描述。

2.根据作者在文中的景物描写,试试画一幅“江南微雨图”。

七、板书设计:

画里阴晴

吴冠中

1、默看细雨湿桃花

2、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层层铺垫

3、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得出结论

4、结论:艺术创作贵在创新

尤逢瑾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