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科学 >

天山构造带上地壳各向异性分区

导读 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导致了天山构造带的形成。然而,天山的形成机理和解释它的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仍有待实现,并且尚未达到综合认识。一

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导致了天山构造带的形成。然而,天山的形成机理和解释它的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仍有待实现,并且尚未达到综合认识。一项新的研究采用剪切波分裂系统来收集和分析天山地区33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这为潜在地加深对天山构造带动力机制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证据。

该研究论文的标题为“天山构造带上地壳的各向异性分区”,发表于《科学》,地球科学,2021年第4期。李进,第一作者,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工作。本研究调查了天山构造带2009-2019年测得的33个台站上地壳的地震各向异性的空间分布。

由于缺乏观测资料,目前对天山各向异性的研究不足,研究发现,天山构造带各站点快波的偏振方向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在天山构造带地表山前变形强烈的地区,其极化方向与构造应力场一致。明显的应力挤压观察结果可能与动态模型有关,例如层间插入和压下以及板内俯冲。与位于南北两侧的盆地相比,天山造山带相对较软。塔里木盆地是主要的地壳缩短区,在天山下冲入并俯冲到地壳和上地幔,

慢波的时间延迟表现出空间差异。无论北天山还是南天山,天山构造带的时间延迟都从东向西增加。这些结果与整个天山的南北向收敛变形是一致的,那里的变形率从东向西增加。由于发生了最强烈的构造运动,东北帕米尔地区的时延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表明该地区的各向异性明显强于天山构造带的其他地区。

该研究成功地揭示了上地壳的地震各向异性,为天山构造带的动力学机制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认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