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报告真空双折射的第一个观测证据
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的非常密集的残余核心,它们在生命的尽头已经爆炸成超新星。
它们还具有极强的磁场 - 比太阳强十亿倍 - 渗透到它们的外表面和周围环境中。这些领域非常强大,甚至会影响恒星周围空白区域的属性。通常认为真空是完全空的,并且光可以通过它而不被改变。
但是在量子电动力学(QED)中,描述光子和带电粒子(如电子,空间)之间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论充满了虚拟粒子,它们一直出现并消失。
非常强的磁场可以改变这个空间,从而影响通过它的光的偏振。
“根据QED的说法,高度磁化的真空表现为光传播的棱镜,这种效应被称为真空双折射,”来自意大利INAF米兰的团队成员Roberto Mignani博士说。
然而,在QED的许多预测中,真空双折射迄今尚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明。
自Werner Heisenberg和Hans Heinrich Euler预测以来的80年间,试图在实验室中检测它的尝试尚未成功。
“只有存在极强的磁场,例如中子星周围的磁场,才能检测到这种效应,”来自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团队成员Roberto Turolla博士说。
“这再一次表明,中子星是研究自然基本定律的宝贵实验室。”
该团队在智利Paranal天文台的ESO超大望远镜(VLT)上使用FORS2仪器观测RX J1856.5-3754,这是一颗距离我们大约401光年远的Corona Australis星球的中子星。
RX J1856.5-3754属于七类无线电安静孤立的中子星,又名“壮丽的七星”,在20世纪90年代发现后不久就引起了中子星社区的兴趣。
在对VLT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后,天文学家检测到线性极化 - 大约16%左右 - 他们认为可能是由于在RX J1856.5-3754周围的空白区域发生真空双折射的增强效应。
来自INAF罗马的团队成员Vincenzo Testa博士说:“这是极度测量极化的最微弱的对象。”
“我们使用VLT测量的高线性极化不能用我们的模型很容易地解释,除非包括QED预测的真空双折射效应,”Mignani博士补充说。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团队成员Silvia Zane博士说:“这项VLT研究是对极强磁场中出现的这类QED效应预测的首次观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