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消化科知识: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目前关于到医学消化科知识:什么是炎症性肠病这一类的信息是很多小伙伴们都非常关心的,很多人也是经常在搜索关于医学消化科知识:什么是炎症性肠病方面的信息,那么既然现在大家都想要知道此类的信息,小编就收集了一些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
一 概述炎症性肠病(IBD)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本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为非连续性全层炎症,最常累及部位为末端回肠、结肠和肛周。
二 病因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认为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
三 临床表现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急骤。病情轻重不一。易反复发作,发作诱因有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
1.腹部症状
(1)腹泻血性腹泻是UC最主要的症状,粪中含血、脓和黏液。轻者每日2~4次,严重者可达10~30次,呈血水样;CD腹泻为常见症状,多数每日大便2~6次,糊状或水样,一般无脓血或黏液,与UC相比,便血量少,鲜血色少。
(2)腹痛UC常为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绞痛,疼痛后可有便意,排便后疼痛暂时缓解。绝大多数CD均有腹痛,性质多为隐痛、阵发性加重或反复发作,部分以右下腹多见,与末端回肠病变有关,其次为脐周或全腹痛。
(3)里急后重因直肠炎症刺激所致。
(4)腹块部分CD可出现腹块,以右下腹和脐周多见,因肠粘连、肠壁和肠系膜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所致,内瘘形成以及腹内脓肿等均可引起腹块。
2.全身症状
(1)贫血常有轻度贫血,疾病急性爆发时因大量出血,致严重贫血。
(2)发热急性重症患者有发热伴全身毒血症状,1/3CD患者可有中等度热或低热,间歇出现,因活动性肠道炎症及组织破坏后毒素吸收引起。
(3)营养不良因肠道吸收障碍和消耗过多,常引起患者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表现。年幼患者伴有生长受阻表现。
四 检查1.血液学检查
(1)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轻型多正常或仅轻度下降,中、重型可有轻度或有中度下降,甚至有重度贫血与低蛋白水肿。Hb下降可归因于慢性炎性出血与蛋白丢失,铁及其他造血物质缺乏或吸收不良,尤其克罗恩病的回肠病变易致维生素及矿物质吸收障碍与慢性炎症有关的骨髓造血抑制等。另外,尽管患者肾功能正常,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在炎症性肠病贫血的形成中亦起着重要作用。
(2)白细胞计数大多数患者正常。中、重型患者可有轻度升高,少数重症患者可高达30×109/L,有时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严重者可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并有中毒颗粒,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计数增多可能与炎症活动有关,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也可升高粒细胞。
(3)血小板计数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复发时,血小板计数可以升高。相对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重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大于400×109/L更常见。
2.粪便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肉眼观以糊状黏液脓血便为最常见,重症者粪质极少,少数患者以血便为主,伴有少量黏液或无黏液。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还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急性发作期粪便涂片中常见有大量多核巨噬细胞。
(2)病原学检查炎症性肠病病原学检查目的在于排除感染性结肠炎,是本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步骤。
3.血沉(ESR)检查
炎症性肠病患者活动期ESR一般均见增高,ESR一般可反映病情活动性。国外报道,缓解期患者平均ESR为18mm/h,轻度活动者为43mm/h,中度活动者62mm/h,重度活动者83mm/h。ESR改变反映了本病活动期血清中某些蛋白质浓度的改变。当血清中某些蛋白质浓度,尤其是γ-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Y-球蛋白以及血细胞比容改变时,ESR会发生变化。由于与ESR有关的血清蛋白半衰期长,若临床症状很快改善,ESR往往在临床症状缓解后数天才下降。
五 诊断诊断炎症性肠病主要手段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内镜检查和组织细胞学特征。
六 鉴别诊断1.慢性细菌性痢疾
常有急性细菌性痢疾史,粪便检查可分离出痢疾杆菌,结肠镜检查取黏液脓性分泌物培养的阳性率较高,抗菌治疗有效。
2.阿米巴肠炎
主要侵袭右结肠,也可累及左侧结肠,结肠溃疡较深,边缘潜行,溃疡间黏膜多正常,粪检多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包囊,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3.血吸虫病
有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大,粪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孵化毛蚴阳性。直肠镜检查在急性期可见黏膜黄褐色颗粒,活检黏膜压片或组织病检可发现血吸虫卵。
4.大肠癌
见于中年以后,经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块,结肠镜及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诊断有价值。
5.肠易激综合征(IBS)
粪便有黏液但无脓血,显微镜检正常或仅见少量白细胞,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6.其他
(1)肠结核肠结核病变主要涉及回盲部,有时累及临近结肠,但不呈节段分布,瘘管及肛门直肠周围病变少见;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2)小肠恶性淋巴瘤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往往长时间内局限在小肠和(或)邻近肠系膜淋巴结,部分患者肿瘤可呈多灶性分布,如X线检查见小肠和结肠同时受累、节段性分布、裂隙状溃疡、鹅卵石征、瘘管形成等有利于克罗恩病诊断;若检查见一肠段内广泛侵袭,呈较大的压指痕或充盈缺损,B超或CT检查肠壁明显增厚,腹腔淋巴结肿大较多支持小肠恶性淋巴瘤诊断,必要时可手术探查。
七 治疗1.一般治疗
强调饮食调理和营养补充,给予高营养少渣饮食。适当给予叶酸,B12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腹痛腹泻必要时可给予抗胆碱药或止泻药,合并感染者静脉途径给予广谱抗生素。
2.药物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SASP对控制轻,中型患者活动性有一定疗效,主要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结肠者。
(2)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活动最有效的药物,适用于本病活动期。活动性强的可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或免疫抑制剂。
(3)免疫抑制剂: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或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期患者,加用此类药物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甚至停用。
3.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并发完全性肠梗阻,瘘管与脓肿形成,急性穿孔或不能控制的大量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