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 > 教育动态 >

新媒体时代家庭媒介素养认知现状调查报告

导读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伦理学会网络伦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网络伦理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新媒体时代家庭媒介素养认知现状调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伦理学会网络伦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网络伦理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新媒体时代家庭媒介素养认知现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同步发布,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于丹教授主持本次论坛并针对《报告》发表演讲。

《新媒体时代家庭媒介素养认知现状调查报告》发布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于丹教授

随着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上网设备快速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青少年重要的学习工具、沟通桥梁和娱乐平台。于丹教授从新媒体使用的代际差异、家庭媒介环境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介绍了《报告》所获得的新发现。

自2018年底,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69亿,其中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近九成的未成年网民会使用互联网从事学习相关活动。有专家曾建议称,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家庭中的迅速普及,传统的亲子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母应该顺应这种变化,使亲子沟通处在同一频道,别让手机网络使亲子交流“咫尺若天涯”。

《新媒体时代家庭媒介素养认知现状调查报告》发布

关于使用频率,父母习惯以“竖”为主、以“横”为辅的多屏生活;子女拥抱“竖屏小时代”。

《新媒体时代家庭媒介素养认知现状调查报告》发布

关于使用动机,父母获取信息之外注重社交需求,而子女解决学业问题的同时寻求娱乐。

《新媒体时代家庭媒介素养认知现状调查报告》发布

关于信息选择偏好,父母信息消费较为均衡,而子女偏爱娱乐消遣性内容。

《新媒体时代家庭媒介素养认知现状调查报告》发布

关于媒介功能认知,父母的风险感知(对新媒体消极功能的认知)能力比子女更强,而子女更侧重于对新媒体积极功能的认知。

《新媒体时代家庭媒介素养认知现状调查报告》发布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调查者将家庭沟通类型分为多元型、保护型、放任型和一致型家庭,分别对应不同的沟通模式。把父母的介入方式分为积极性介入、限制性介入和共同使用三大类。

研究发现,家庭媒介环境能够对青少年新媒体素养产生影响。在鼓励子女发表新构想、形成自己的立场,不必屈从权威的多元型家庭沟通模式和既注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和谐关系,又重视子女观念的养成的一致型家庭沟通模式下,父母在子女新媒体使用上的介入程度更高。

《新媒体时代家庭媒介素养认知现状调查报告》发布

同时,父母在子女新媒体使用过程中,以限制性介入方式最多,共同使用方式最少。父母的积极性介入程度越高、与子女的互动越密切,子女的新媒体素养越高;父母的限制性介入程度越高,子女的新媒体素养越低。

近两年,关于青少年人因沉迷网络游戏、观看网络视频等行为引发的极端案例时有发生。不容忽视的是,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的亲子关系,很多家长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到及时转变。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在不少家庭中普遍存在:父母手里捧着手机,嘴上却督促孩子做作业,不要玩游戏。

于丹教授在演讲中强调,家庭沟通环境中要注意“亲子交流”和“亲子陪伴”两个概念的差异。亲子交流涵盖了跨时空的沟通与互动,双方虽处于不同时空下,但交流可以在虚拟场域中进行;亲子陪伴强调同一时空的互动,注重双方的物理在场,但有可能产生无效陪伴。

此外,《报告》还针对当下家庭媒介环境现状和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面临的问题给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首先,要明确家庭新媒体素养教育的侧重点,以信息理解能力、预防网络诈骗和信息获取能力的教育为重点;其次,要切实提升家长自身的新媒体素养,打通家校共育的新通道。于丹教授表示,要引导孩子拓展新媒体信息渠道,防止过早陷入“信息窄化”;另外还要增加亲子有效互动时间,共同营造亲子共享新媒体的良好氛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