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互联网 >

如何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调查分析及建议

导读 今天来聊聊一篇关于如何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调查分析及建议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如何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调查分析及建议,

今天来聊聊一篇关于如何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调查分析及建议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如何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调查分析及建议,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北京市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研究小组,在2O13年初对本市7个区(县)的61所幼儿园进行了语言教学活动教案调查,采取的方式是收集这61所幼儿园中某一个年龄班连续4周的语言课教案。这些幼儿园中市区教委办园2 1所,大学、、企业等单位办园21所,民办园17所,街道办园2所。总共收集了语言教案334篇,这些教案涉及故事、诗歌、绘本、看图讲述、谈话、语言游戏等多种语言教学形式。

各种语言教学活动的基本数据

本次故事课教案共收集101篇,小班35篇,中班44篇,大班22篇。其中讲故事课教案96篇,纯复述故事或续编故事课教案5篇。从96篇讲故事课教案呈现的教学过程看,有28篇教案要求幼儿听故事后复述故事,占29.2%;有15篇教案要求幼儿听故事后表演故事,占15.6%;有9篇教案要求幼儿听故事后续编故事,占9.4%;三者合一的总数为52篇,占讲故事课的54.2%。在使用教具方面,96篇讲故事课教案中,54篇教案显示在讲第一遍故事时教师出示教具,占56.3%;l4篇教案显示在讲第二遍故事时教师出示教具,占14.6%;28篇教案显示教师没有出示教具,占29.2%。从讲故事的遍数角度看,有49篇教案教师讲一遍故事,占51%;有41篇教案教师讲两遍故事,占42.7%;有6篇教案教师讲三遍故事,占6.3%。

本次诗歌课教案共收集98篇,小班30篇,中班44篇,大班24篇。其中教诗歌教案88篇,编迷语、欣赏诗歌教案10篇。从诗歌教学过程看,在88篇教诗歌教案中有67篇教案是教幼儿朗诵诗歌,占76.1%;有21篇教案是在教幼儿朗诵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占23.9%。从教幼儿学诗歌角度看,教师教一遍诗歌的31篇,占35.2%;教两遍诗歌的16篇,占18.2%;教三遍诗歌的9篇,占10.2%;没有写清楚打算怎么教诗歌的31篇,占35.2%。

本次调研收集绘本教案36篇,小班3篇,中班15篇,大班18篇。在这36篇中,30篇是绘本教学课,6篇是绘本教学前的讨论或绘本教学后的绘本仿编、绘本制作课。在30篇绘本教学教案中,新授课26篇,复习课4篇。这26篇教案显示,教师都是在上课的时候才给幼儿出示绘本,幼儿课前没有接触上课时将要讲的绘本。在教学过程方面,多数绘本课的结构是教师先给幼儿逐页讲解绘本画面内容,然后引导幼儿结合绘本主题和生活经验进行简短的讨论,有讨论的18篇,没有讨论的12篇。教师讲一遍绘本的21篇,占70%;讲两遍绘本的9篇,占30%。

本次调研收集看图讲述教案22篇,小班4篇,中班1 4篇,大班4篇。谈话教案67篇,小班15篇,中班13篇,大班39篇。语言游戏教案10篇,小班3篇,中班0篇,大班7篇。

为方便对调查中出现问题的讨论,有必要简单梳理一下各种语言教学活动的特有发展价值。各种语言教学活动的发展价值

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之所以分成故事、诗歌、看图讲述、绘本、谈话、语言游戏等多种,它们各自一定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如讲故事课重点在于让幼儿通过听故事,发展幼儿认真倾听能力、语言理解和想象能力。复述故事课重点在于让幼儿学习经典故事中优美的、文学性强的句子,同时也是幼儿积累词汇、句子的好方法。教诗歌课重点在于让幼儿通过朗诵或背诵儿歌、绕口令、儿童谜语等韵文,感受和体验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仿编诗歌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分析诗句特点,引导幼儿从替换某个词汇,到仿编整个诗句,进一步理解诗歌特点。看图讲述教学重点在于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讲述图片,发展幼儿细致观察、想象推理和逻辑化讲述能力。绘本教学重点在于让幼儿通过阅读绘本,发展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画面理解能力以及能够根据连续画面形成完整故事的能力。因为看图讲述用的挂图经常是单幅挂图,而绘本教学用的绘本肯定是多幅图,所以两者教育作用的区别就在于由不同数量的图片引起的相应能力。谈话教学的作用重点在于发展幼儿的对话语言能力,它要求说话者根据问话者的问题组织自己的语言,与讲故事这种独白式语言的能力要求有很大不同。语言游戏的怍用是以游戏形式,有针对性地练习某种语言能力,如某类语音、某类词汇或某种句式等。

针对语言教学活动的建议。

基于以上各种语言活动的价值,针对调查数据,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组织讲故事课时,教师最好在讲第二遍故事时出示教具。有很多教师认为,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可以帮助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所以有56.3%的讲故事教案显示教师在讲第一遍故事时就出示教具。从一般意义上说,这些教师的考虑是对的,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确实有利于帮助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但是我们还要想到,组织幼儿在没有可视材料帮助下听故事,对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语言理解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是独特的,而且幼儿这些能力的发展也是必须的。所以,为了既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语言理解和想象能力,又让教具起到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作用,我建议教师讲第一遍故事时不要出示教具,在讲第二遍故事时可以出示教具。

第二,要在幼儿多次听故事,并且十分熟悉故事后再对幼儿提出复述故事的要求。从选材角度讲,有很多故事并不适合让幼儿复述,只有那些语言优美、文学性强、重复句多的故事,才适合让幼儿复述。如经典故事中的《拔萝卜》、《萝卜回来了》等。从教学过程角度讲,讲故事课的重点在于教师的讲,对幼儿比较多地进行“信息输人”,而不是让幼儿讲,让幼儿进行“信息输出”。这种“信息输入”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极具意义,他们只有接收到各种词汇、句子多了,并且真正掌握它们,头脑中的词库、句库才能丰富,才能灵活地运用它们,为自己的语言表达服务。但是从调查数据我们看到,讲故事课中有占29.2%的教案显示教师在当堂课上要求幼儿复述故事,有15.6%的教案显示教师要求幼儿表演故事,有9.4%的教案显示教师让幼儿续编故事。这里的“复述”、“表演”、“续编”都属于“信息输出”,因为幼儿的“信息输入”还不充分,其“信息输出”必然是低质量的。所以在现实观摩课中我们看到,因为教师要求幼儿听故事后马上复述故事,而幼儿此时对故事还没有很好掌握,他们经常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把故事讲得极其不完整,词汇、意境大打折扣,语言质量大大降低,完全没有文学性可言。

第三,教学过程要充分。从上边数据我们看到,有51%的教案显示,在一节讲故事课上教师只讲一遍故事,在教诗歌方面,有35.2%的教案显示教师教一遍诗歌,在绘本教学中,70%的教案显示教师只讲一遍绘本。这些数据明确地告诉我们,很多教师的教学过程非常不充分。也就是说,教师“教”的意识过于淡漠。教学教学,教在前,学在后。只有教师教得到位了、充分了,幼儿才有可能学到位、学到手(当然,幼儿在很多时候是在主动学习,那是另一个话题,我们在这里不做讨论)。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幼儿的“信息输入”环节,这个环节做充分了,幼儿的“信息整合”才能更好地进行。希望教师在以后上课时,如果是讲故事课至少讲三遍故事,如果是教诗歌课至少教三遍诗歌。为了避免让幼儿有单调、机械的重复感觉,教师在每一次讲故事或教诗歌时,其方法、形式等方面应有差异。如果是绘本教学至少讲两遍绘本。

第四,要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让

幼儿有大量感知、复习的机会。幼儿阶段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我们幼教界的共识。因此,教师每天组织幼儿上课的时间就非常有限,经常是一天只上一节课,小班的时长是10~15分钟,大班也才30分钟左右,况且不可能每天都安排语言课,最多每周两节语言课。从另一个角度看,语言课中教过的故事、诗歌等内容幼儿没有机会复习、练习,这不符合学习的规律;而看图讲述、绘本等教学形式则需要幼儿上课之前对相应内容有提前感知,缺少了提前感知,上课时的效果会打折扣。欲解决这几个问题都需要教师注意利用幼儿课下时间,为语言课做铺垫或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具体做法是:教师教幼儿新故事或新诗歌之后,把故事或诗歌录下来(或从网上下载),经常在生活环节或活动区游戏时间播放,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待幼儿对故事非常熟悉了,再引导他们利用饭前等零散时间复述故事。看图讲述活动前,教师把将要讲述的图片挂在班里,供幼儿仔细观察和议论。绘本活动前,教师要把相应的绘本投放在图书区,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去翻看,提前感知画面内容和画面衔接表达的故事情节,使集体教学的效率更高。

相信通过如何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调查分析及建议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