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探讨传统语言教育的继承和创新
今天来聊聊一篇关于如何探讨传统语言教育的继承和创新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如何探讨传统语言教育的继承和创新,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一、发现问题
在集体备课时,语言组教师提出目前语言教学活动质量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教师使用或参考的语言教材和教学活动设计良莠不齐;二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自己开发的课程或设计的教学活动不够完善。当前的语言教学活动存在以下问题。
1 弱化了以发展幼儿语言为主的教育活动
教师们常常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整合”活动,弱化了以发展幼儿语言为主的教育活动。如开展主题活动“汽车”时,教师只是讲一个有关汽车的故事或念几首相关的儿歌,从整个主题活动来看,语言领域的内容、类型较少,忽略了幼儿期语言学习的任务。
2 弱化了语言教材对幼儿语言学习的示范性
主题活动中的语言教材多是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在现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及语言教材中选择或自己创作的。教师由于受自身文学创作水平的限制和对幼儿语言学习的规律掌握不到位,导致主题活动中语言教材常常缺乏典型性、示范性。
二、重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握幼儿语言教育的精神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把握幼儿语言教育的精神。我们主要从学习语言领域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入手,澄清基本概念,达成以下共识。
1 幼儿语言学习的全面性
《纲要》强调幼儿语言学习和运用的重要性。它指出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应树立幼儿语言学习的整体观,幼儿的语言学习内容犹如营养配餐要全面,不仅要有让幼儿学习表达自己想法的教育活动,还要有学习发音、语词和句子等的教育活动。因此,无论开展什么主题活动,在安排课程时应考虑到故事、诗歌、讲述、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交谈等各种语言教育活动类型,从不同角度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学习情境,有效帮助幼儿扩展语言经验。
2 幼儿语言教育的专门性
我们不能因为重视语言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而忽略了把语言作为学习对象的重要机会。幼儿园课程中应有足够的专门的语言学习活动。无论如何整合课程,每个主题活动中都要保有一定数量的以语言学习为主的活动。因此,不仅在安排学期课程计划时要考虑到幼儿语言学习的专门性和持续性,而且要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关注幼儿语言经验的积累。
三、聚焦故事教学的研讨
针对目前教师认为传统故事教学的继承与创新存在冲突的问题,我们采取先学习接受,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验证和创新的研讨步骤。
1 初步研讨:从最基本的问题着手进行梳理,认识传统故事教学的基本方法及其价值
(1)故事教学的模式要不要
我们首先理清楚故事教学的模式是什么,接着让教师按照此教学流程设计、实施教学活动,体验各教学环节对于幼儿学习语言的价值,而不是急于创新。如,教师讲第一遍故事时为什么只用清讲,不插入提问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就会引导大家分析是因为教学流程问题还是因为个人对作品的分析不到位。通过实践和研讨,教师们一致认为,故事教学基本流程需要继承,它“使不会教的教师会教,让会教的教师教得更好”,能提高教师开展故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同时,大家还认识到,在贯彻基本教学流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创新。例如,故事教学活动“小兔子找太阳”中,为了引导幼儿将已有的关于太阳的经验和故事中说的太阳的经验作比较,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有一位教师采用问题式:你们见过太阳吗?太阳是什么样的?在幼儿充分说出已有的对太阳的感受和认识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你们见过的太阳是红红的、像火炉一样的……故事里也说了太阳,它是什么样的呢?和你们说的是一样的吗?从而让幼儿产生了解和比较的期待,吸引幼儿倾听故事。另一位教师则在讲故事之前,通过多媒体向幼儿展示了一个红红的、圆圆的、闪闪的、暖暖的太阳,让幼儿在观察中自然地重复练习故事中的语言:红红的、圆圆的、闪闪的、暖暖的太阳。虽然是同一个故事,同样的教学流程,但教师的设计可以个性化,以促进幼儿积极、自然地学习故事。
(2)传统的故事教材要不要
我们在梳理故事教材时,发现一些传统的教材非常经典,有助于幼儿学习语言。特别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2年10月出版的《幼儿园教材,语言(教师用书)》中的故事教材非常优秀。如《金色的房子》《三只蝴蝶》《三只熊》等,不仅语言优美,且节奏明快,人物之间的对话很有韵味,读来琅琅上口。大家一致认为这些语言教材应当保留。
大家还认识到,在自主开发语言教材时,应以这些经典教材为范本,不仅要考虑与主题活动的相关性,也要根据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需要、发展水平注意作品的文学性以及幼儿语言学习的丰富性。
2 深度研讨:在争论中澄清认识
在研讨中,大家对于故事教学的继承和创新产生了众多观念上的冲突,我们让大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深度研讨,教师澄清了认识,丰富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1)争论焦点一:教师还要讲故事吗
如今,很多教师喜欢在故事教学中直接用录音或动画,认为这样更方便、省事,教师自己讲故事是浪费时间。经过研讨,我们认识到,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自己讲故事有重要的价值。①教师讲故事更有亲切感、现场感和示范的作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②教师讲故事更有利于幼儿学习语言。发音也是幼儿的语言学习的内容之一。教师讲故事能让幼儿看到发音时的口型,有利于幼儿的语音模仿。因此,教师讲故事是帮助幼儿学习诺言的最直接手段。③教师讲故事可以更直接地向幼儿传达积极的情感。教师通过讲故事不仅能向幼儿传达文学作品的情感,也能传达自身对生活、学习的态度。例如,在讲《聚宝盆》故事时,教师要表现出主人公多多情绪转换的路径:高兴——焦虑——恐惧——无奈,教师可通过声音(强弱、速度、音色)、眼神、脸部表情等表现这样的情感发展过程。教师讲故事的过程就是与幼儿进行情感互动的过程,能使幼儿置身情境之中,受到感动。④教师讲故事也是备课的过程。故事教学备课的核心是教师要读懂故事,而不是机械地讲故事,更不是卖弄技巧。教师要把故事讲好,不仅要多读故事。还要阅读相关的资料,如作者传记、故事背景资料等,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争论焦点二:多媒体的作用是什么
在多媒体技术大量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多媒体的优势,同时也产生了疑问:是否多媒体一定优于传统教具?多媒体如何运用更恰当?我们认为应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多媒体。实践中,大家意识到并不是只要加入多媒体课件就能使活动有新意和有价值,只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才能为幼儿故事教学活动增色。我们主张教学要去掉浮华。一切从需要出发,哪种方式能最经济、最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就用哪种方式。有时运用图片等传统教具更有利于幼儿解决问题、理解故事。因此,是运用传统教具还是多媒体要看其能否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作品中的内容、情节、语词的意义,最大化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故事教学活动《小兔子找太阳》中,我们只是通过多媒体让幼儿理解太阳的“闪闪”和“亮亮”的效果及其与萝卜、灯笼的区別,而对于“红红的”“圆圆的”则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进行比较。
(3)争论焦点三:传统的故事主题思想要不要
很多经典故事教材表达的主题思想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价值观,在今天是否依然有价值?我们应该怎样向幼儿传达或链接当今倡导的价值观?为此。我们对故事的价值作了梳理。如我们认为《三只蝴蝶》中三只蝴蝶相互不离不弃以及共同面对困难的主题思想是传统美德,应当传承,它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有现实意义。当然,我们也要用更开放的态度接纳多元的观点。如我们组织幼儿讨论:除了故事中讲到的,蝴蝶还可以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吗?以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幼儿提出健康很重要,蝴蝶先分开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蝴蝶生病的可能性。还有幼儿指出,红花、黄花和白花说“x蝴蝶的颜色像我,请进来!其他颜色的蝴蝶就别进来”是不对的,每个人的朋友都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大家都要学会接纳各种各样的朋友。
教师在尊重传统价值观的前提下,采用开放的态度,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参与和自由表达,引导幼儿调动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现有问题,尊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促使幼儿进入一种高参与、高投入的活动状态。
相信通过如何探讨传统语言教育的继承和创新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