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动态 >

鲁迅代表作品小说集都有什么? 鲁迅及其代表作品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鲁迅代表作品小说集都有什么?,鲁迅及其代表作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鲁迅代表作品小说集都有什么?,鲁迅及其代表作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鲁迅及其作品,欢迎阅读。

  一、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6]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二、鲁迅代表作品

  小说集

  《呐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78]

  《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79]

  《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杂文集

  鲁迅生前所创作的未结集出版的杂文作品死后由蔡元培、许广平等整理出版纳入第一版鲁迅全集中,然而时间仓促,难免遗珠,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些文章后以不同分类方式纳入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之中,在这些全集中对这些文章总集所取名目颇多,以下皆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所取名为准。

  杂文合集

  《坟》 1927年3月,未名社

  《热风》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书局

  《华盖集》 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

  《华盖集续编》 1927年5月,北京北新书局

  《续编的续编》 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

  《而已集》 1928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三闲集》 1932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

  《南腔北调集》 1934年4月,上海同文书店

  《二心集》 1932年,上海合众书店

  《花边文学》 1936年6月,上海联华书店

  《伪自由书》 1933年10月,上海青光书局

  《准风月谈》 1934年12月,上海联华书店

  《且介亭杂文》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二集》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集外集》 1935年5月,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集外集拾遗》 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补编》 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其他作品

  《野草》 1927年7月,北京新潮社 散文诗合集

  《朝花夕拾》 1928年9月,北平未名社 散文集

  《古籍序跋集》 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委员会整理合编

  《译文序跋集》 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委员会整理合编

  《两地书》 1933年,上海青光书局 鲁迅与许广平书信合集

  《鲁迅书简》 1937年,三闲书屋 许广平整理

  《鲁迅日记》 1951年,上海出版公司 许广平整理

  鲁迅还有很多翻译作品、美术作品和学术作品,这里就不详细列出了。

  鲁迅作品解析

  《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十五版次。此后印行的版本都与初版相同。

  《祝福》写祥林嫂毫无希望、就是有点希望也要被扑灭的一生;

  《在酒楼上》写曾经激进的青年吕纬甫,最终回到子曰诗云的教授之中;

  《幸福的家庭》其实在经济的压迫之下并不幸福;

  《肥皂》则讽刺了一个或者几个貌似正人君子的中年夫子,他们看见一个行乞的十七八岁的女子,就想着如果用肥皂把她洗洗那又如何?而四铭就因着这个潜在的意识,竟也买了块绿色的肥皂;

  《长明灯》中的疯子疯疯傻傻,他就是要把庙里的长明灯打灭,被阻了,他就说:“我放火。”最后,他就被他的叔伯长辈锁在庙里的厢房之中;

  《示众》依然写的是看客。中国人永远只是看客,只会当看客。看了,就散了。不问被看者为什么示众,也不问自己为什么要看。只是要看,便看了;

  《高老夫子》某天终于“洋”了起来,俄国有高尔基,那么他自然就可以改名叫“高尔础”,不是基础么?有基必有础。他能叫高尔基,我为什么不能叫高尔础?成了高尔础后,他就自觉“高大“起来,觉得不能与往日的麻友相提并论。然而最终他发现自己没有“高尔什么”的天份,他连书也教不了,又经不住麻雀牌的诱惑,也经不住笼一把吃冤大头的诱惑,终于还是上了牌桌;

  《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是鲁迅特别用心地描写的一个。那是一个曾经大觉悟的人,似乎已经参透了人生的一切。他对大人们不屑一顾,小孩子们却又不理他。他曾经潦倒不堪,似在坚持着什么,又突然摇身一阔。在咯血中大把大把地花着做参议而阔起来的钱。他死了,好像死了才干净,才解脱。鲁迅其实是用着一种大悲哀的笔调来写这个人的,这里面也寄托着他的大失望。人世就是这样苍凉,人生就是这样无望,想找一条路,然而终于找不到,他只有死;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