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教案教学设计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设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释疑:
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整理作者的生平主要事迹、思想和代作)。
2、阅读全文,了解课文梗概,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作者是怎样来论述的。
3、理解和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结合注释,理解经典词句的意思。
二、预习展示:
展示出最满意的一项预习成果。(明确:梁启超、生字词、体裁、课外相关积累。)
三、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1、快速浏览文章,思考:作者先后谈论了哪些问题?
明确:课文共7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的形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2、思考:这几个问题之间的关系。(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四、合作探究
1、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引用的名人名言和所举的例子。
2、探究: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言
3、小结:所选材料都是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例如]:论证“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劳作”时,引用孔子与百丈禅师的话;论证“要敬业”时,引用朱熹对敬业的解释,引用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明确:
[引用的作用]: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引用的要求]:要引用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像名人名言,人们都认可的道理和真理、定理等。
五、课外延伸
反思作者所提出的观点,择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再整理到练笔本上。
(要选择具有说服力的材料论证观点。)
第二课时
一、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朗诵导入:
朗诵作者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具体内容。
二:合作交流,揣摩语言:
A、细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论述:
①勾画出最能引发你感受的语句加以揣摩。
②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明确: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③朗读第7段,交流体会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做事情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和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B、小结:这是一篇演讲,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因此演讲时多用口语,要求语言通俗易懂,富于表现力与感染力。因清朝末年的书面语为文言文,所以本文在当时仍算运用了通俗易懂的口语,当然现在同学们难以感受其口语化也是在所难免。
三、语文活动--小小演讲台
以“敬业”或“乐业”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有力,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准备、演讲
四、课后学习:
整理修改自己(或别人)的演讲稿,誊写到笔记本上。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