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同学们,你们知道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是哪个地方吗?(杭州)说到杭州,我们不由地就会想到一处美景,那就是西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西湖游玩吧!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时,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汉字:晓慈毕竟映)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
(1)出示第1、2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学生质疑。
(2)出示第3、4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说结合,升华情感
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
2、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出示第1、2句﹚。
3、这首诗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4、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说。全班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配乐朗诵)。
5、背诵古诗。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湖莲穷荷
2、学生口头为这些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
3、说说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相机指导。
六、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
七、梳理板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
2、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
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四、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词语连诗。(老师出示诗中的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着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绝”“含”“岭”“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练习组词。
2、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3、重点指导“绝”与“岭”的写法。
4、老师范写。
(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5、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六、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写的,都是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不由自主就抒发的赞美之情。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自由读诗
自主识字
认读。
读准“瀑、布”,韵母都是“u”,声母分别是“p”和“b”。
“尽”是前鼻音,“层”是后鼻音。
识记。
“川”是象形字,出示甲骨文字形让学生对照识字。
“楼、依、遥”都是形声字,根据熟悉的构字部件来识记,也可以采用换偏旁的方式联系熟字来识记。
“欲”组词“欲望、食欲”识记字义。
“层”,看看插图,这鹳雀楼一层叠着一层,数数有几层。
“炉”,从“火”从“户”,表示家里盛火的器具,联系生活想一想见过哪些炉子——煤炉、微波炉。可将“炉”与“庐山”的“庐”作比较巩固字形。
指导写字
“楼、依、炉、烟、挂”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楼、依、炉、挂”要特别注意笔画的穿插。“炉、烟”左侧“火”的捺应改成点。
三、朗读感悟《登鹳雀楼》
板书题目,并解题
[登鹳雀楼]题意是登上鹳雀楼。
师:简介鹳雀楼,简介作者
理解诗句之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诗句之意: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想要。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更:再。诗句之意:要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楼层。
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四行诗各写什么?(《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诗句解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登楼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黄河入海流”写近景,意思是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写出了水的气势磅礴,景象壮观。两行诗对仗工整,“白日”对“黄河”,景物相对,色彩也相对;“依山尽”对“入海流”,动词相对,厚重有力,既构成形式上的完美,也表达了充沛的气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诗是诗人登楼所思。意思是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表达了诗人不凡的胸襟与抱负。诗中的“千里、一层”都是虚数,可理解为更远、更高之意,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看图想象,有感情朗读。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登鹳雀楼》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雄伟壮观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诵读背诵。
四、作业布置
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登鹳雀楼》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背诵《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悟《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望:远看。题意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师:简介庐山
简介作者:
理解诗句之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日照:阳光照射。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那样,因此而得名。)生:发生,产生。(指山间云烟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紫烟:紫色的云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遥:远。前:山前。川:河流。诗句之意: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于山川之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飞奔的流水。直下:笔直地流下。三千尺:是虚指。形容瀑布的高和长。疑:怀疑,以为。银河:指晴天晚上空中出现的明亮光带(天河)。落:泻落下来。九天:指天的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所以称九天。)诗句之意: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四行诗各写什么?(第一行写背景;第二行写静态;第三行写动态;第四行写联想。)具体写瀑布的诗句是哪几句?(二、三句)
诗句解析
前两句:写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的雄奇之景。“一个“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雄奇壮观。
后两句:“飞流”二字表现出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虚数,极尽夸张地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飞流的壮观。一个“疑”字率直道破这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夸张)
师:一、二、三句是比喻:描写背景时,“生”字形象写出了山间烟云犹如从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的一团白烟,飘渺与青山蓝天之间。二句:瀑布像……。四句,用贴切的比喻,表现了自己奇特的想象,从而使整个形象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第三句是夸张。不是实指,而是形容其长、其高。
那些字用得好?(生、挂、飞、直下、疑、落。)
师:“生”(上有)。“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遥看时的形象,点名“远看”题意。“飞”把瀑布喷涌而下的景象描绘地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高峻,又显出水流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这些眼前。“疑”是大胆、奇特的想象。
你读后有什么感受?(瀑布气势磅礴,景色壮美。)
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诵读背诵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诵读:一、二缓、舒;三、四快、高。
三、作业布置
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背《望庐山瀑布》,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柳树的勃勃生机和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柳树的勃勃生机和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句诗句:(出示课件)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小朋友们的童年生活有趣而快乐,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2.老师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清代的一名诗人所写,他的名字叫高鼎。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图片)进行简介: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他写的《村居》。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3.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去放风筝的呢?(播放音乐:放风筝)(出示课件图片)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音韵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莺、拂、堤、柳、醉
(1)认知“堤”,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由两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旧字,直接合成。容易识记。“堤”是什么呢?出示一个图片,帮助学生们识记生字。
(2)“莺”字强调部首“艹”,上中下结构,书写时注意“秃宝盖”这一部分,不要写成宝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上下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拂”也比较熟悉,左右结构,书写时候注意要占格均匀,把字写好看。读音是“fú”,不是“fó”。
5.猜谜语。
草帽下面一只鸟——莺
就是土——堤
6.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出示课件)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拂堤:(杨柳)像是在抚摸堤岸。
3.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4.你怎样理解“醉”呢?(预设:音乐令人如痴如醉;花香醉人,酒香醉人,美景令人享受。)
5.春光无限好,“草长莺飞”就是描写春景的词语,你还知道其它描写春景的词语吗?(预设:万紫千红花红柳绿莺歌燕舞)
6.赏析:“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三)导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诗人从描写景物直接到写孩子们的生活。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3.这两句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播放儿童歌曲:村居)
4.为什么归来早?(预设:忙趁东风放纸鸢。)你有没有放学后着急回家的时候啊?说一说,好吗?
5.试着用诗句的形式来说一说你放学后做些什么?(预设: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飞雪乐翻天。儿童散学归来急,忙约伙伴跳皮筋。)
五、班级展示
比赛规则: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韵味!评选出诵读冠军。(预设:小组成员推荐优秀作品展示,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达到预设目标。)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让老师都感觉到了春天的美丽,草长莺飞,拂堤杨柳,还有孩子们在快乐地放风筝。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诗、村、童。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诗、童”的注意要点。预设:“诗”注意偏旁占格在左边的位置少一些;“童”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准备:柳树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年春天,柳树是最先发芽、变绿的。柳芽的嫩绿,是初春时节最美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和活力。(出示图片)
2.课前准备: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出示图片)
3.老师导入:听着好听的歌曲,欣赏着这美丽的柳树,(出示图片)我们一起走进《咏柳》。(出示图片),
4.(播放音乐:柳树姑娘)(出示课件图片)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咏、妆、丝、绦、裁、剪。
(1)认知“咏”,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通常有下面几种情况: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左声右形,左形右声。
(2)“丝绦”两个字强调读音“sītāo”,不能读成“sītiāo”,书写时注意偏旁部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剪”也比较熟悉,上下结构,由“前”和“刀”组合而成,书写时候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5.通过图片来了解“妆”和“绦”(出示课件图片)。
6.猜谜语。
前面是刀——剪
一张嘴收到头——咏
7.形近字区分。
咏()妆()绦()裁()
永()装()条()栽()
8.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出示课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
2.一树:满树。
3.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4.妆:装饰,打扮。
5.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6.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7.赏析:把眼前的柳树和古代质朴美丽的少女联系起来,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三)导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两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设问、比喻)
2.裁:裁剪。
3.似:如同,好像。
4.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五、课堂展示
为古诗配画。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为诗文配画,可以为整首诗配画,也可以为一句诗配画。看谁画的符合诗的意境。
六、学写生字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碧、妆、绿、丝、剪。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碧、剪”的注意要点。预设:“碧”注意偏旁“石”,出示猜谜语识记生字: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剪”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板题导入
1.揭示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登鹳雀楼》
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
尽、更
三、质疑拓展,讨论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指导:
(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渐渐西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波涛滚滚的向大海奔去。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2)学习三、四两行。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读三、四两行。
理解:
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思考拓展:这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板题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3.用课件出示导学稿。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诗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直到读熟练。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四)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指名读,去拼音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进行拼读。
三、质疑拓展,小组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
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照:照耀(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
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
生:飘浮
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
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归纳总结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默写诗文;
2.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画。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和夜雪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8个汉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体会夜雪可感不可见的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梅花》。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重点难点:
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体会夜雪可感不可见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它们在什么季节开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梅花》
二、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教师巡视并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并纠正读音。
3、师范读,学生跟着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4、以组为单位,学生练习朗读。小组内互相讨论,提出疑难问题并尝试解答。
5、师生共同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6、学生互相提问,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反复练习朗读,想像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怒放的画面。
8、在读、议、背中感受梅花耐寒、清香、洁白的特点。
9、师小结:这首诗通过写梅花不畏严寒,冒雪开放,赞扬了梅花坚强的品格。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生字
1、了解了梅花的品格,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识字朋友吧!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进行认读。
2、小组合作,进行认读、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申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端正、美观。
(2)学生试写,教师重点提示:
独、梅、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书写时要注意避让。
寒:要注意端正。下面两点要写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舒展,起出宝盖头,三条横线间距要均匀。
四、作业
背诵古诗。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偏旁“青”,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给生字“英”和“诗”注音)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一年级学过哪些古诗?(生:我们学过的古诗有《鹅》、《锄禾》、《华山》)
谁能把这几首诗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背)
背得好!你们在家里学过的古诗背给长辈们听吗?
二、解释课题,教学有关生字词。
1.这一题目告诉我们谁学古诗?(英英)对,英英是一位小朋友的名字。
2.我们用什么办法来记住题目中的“英”和“诗”?
3.要求学生进行书空练习,记住“英”和“诗”。
4.再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看图。
(1)课题右面的这一幅插图,画了哪两个人?(英英和奶奶)她们在做什么?(说话——谈古诗)
(2)小结: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从课题上我们可以知道她们谈的话题是有关学习古诗方面的。
(3)第二幅插图上画的是什么?(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大诗人李白在窗前望着明月,正在思考着什么)
2.自学课文。
(1)教者问:这篇课文和以往学的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2)分步揭示自学要求
(3)教学生字词。
四、朗读全文
五、课堂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静夜思》的意思。
2.课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听写词语:英英一首意思古诗静夜思
“静”的偏旁是什么?(青)出示词卡订正。
2.《英英学古诗》这篇文章里,英英说了几次后?各讲的什么内容?
3.指名两人读课文,一人读英英说的话,一人读奶奶的话。(评议)
二、精读训练
1.学生轻轻地读《静夜思》教者板书或用投影仪出示《静夜思》全文。
2.理解“静夜思”的意思:“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想念地意思。
3.诗中哪些诗句的意思你已经懂了?你是怎么弄懂的?
4.这首诗的意思,实际上大家已经基本理解了,有不少小朋友是通过联系下文弄懂的。这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英英是怎么讲的吧。
5.提问:《静夜思》的作者是谁?(唐代大诗人李白)
6.朗读指导。
(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为句中停顿)
(2)“疑是”、“低头”读时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一步步发展。
三、课堂作业
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导语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静夜思》,并且弄撞了它的意思。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画了些什么。
这个人是谁?(唐代大诗人李白)
你们能够想象出筒子里插的是什么吗?
二、想象与说话训练
1.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幅图,再把课文轻轻两遍,想象当时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
2.提示:想一想:李白这时在哪里?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3.各自练习说,同桌互相试说,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
4.指名当众口述。
三、背诵《静夜思》
1.《静夜思》的第一句写什么?(景色)谁能把它背出来?
2.第二句写了诗人的哪两个动作?(举头望、低头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思乡之情)
3.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解全诗的意思。
4.指名朗读《静夜思》。
5.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四、总结谈话
小朋友们,连同今天学的《静夜思》,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你们觉得古诗怎么样?
五、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六、课堂练习
1.描红练习。
2.背诵《静夜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字:咏、妆、惜、荷、蜻、蜓;会
写6个字:惜、柳、丝、照、泉、柔,以及“泉眼”一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4、通过学习,初步体会汉语丰富的表现力,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采用朗读感悟法,情景教学法。
预习作业:
朗读古诗;查字典或资料先了解古诗大意。
教具准备:
课文课件、图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读古诗,把诗句读流利。
2、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汉字。
3、读古诗,想:
a两首古诗分别写的什么季节?
b结合插图,分别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赞美。
c细读古诗,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或查工具书。
d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e想象诗句的意思,试背诵。
二、质疑定向(小组长检查)
三、自主合作探究《咏柳》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五、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六、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3、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七、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中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同事的评价作了回顾、反思,感触颇多,现小结如下:
一、多法并用,感受诗境
1、抓重点词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我抓住重点词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对照读、回忆旧知想一想、出谋划策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把古诗意境通过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变成具体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菜园的美丽、恬静,感受花丛追蝶的快乐。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诗解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我引导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感受美。
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班学生已经积累了40多首古诗,孩子很希望有个展示的机会。时值春天大好时机,我想,何不收集几张图片来让学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说说此时此刻想到的诗句,况且也能促进本课情感目标的达成。果然,孩子们的情绪很高,不仅能对着图片恰如其分地说出诗句,还能发出由衷的赞叹:“春天真美啊!我爱春天!”“春天真是个魔术师,把大地装扮得这么美丽。”“这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为孩子的灵性在闪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喷发了。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预设欠充分
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并且这种生成并不是无法捉摸的。只要预设充分,精彩菜会涌现。如:在设计教案时,我意识到“篱落疏疏”是个教学难点,准备用图片、板画、扩词来解决。在两次试教中,学生都能一点就通,难点突破不再是个难题了。但在这次教学中,情况出人意料,学生竟理解为“篱笆很密”。我想如果开始能收集一张“密不可钻的篱笆”图片比较一下,诗意就显而易见了。
2、方法欠巩固
在理解诗意之前,我让学生回顾了以前理解诗意的方法,接着就让学生学习今天的“边看插图边读诗”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能把新旧方法并用,也许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果能在理解诗意中,强化新方法,也许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更快;如果能在拓展说诗中,引导学生感悟图文相通的妙处,也许学生的感悟理解就会更深刻。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本节课学习古诗《草》
二、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草
3、结合课后“我知道”,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如:理解诗中的“岁”是“年”的意思;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直观形象地理解“枯、荣”的意思。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导朗读,感受古诗节奏美。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3、学生练读,启发学生想象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体会感情。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小组讨论、交流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感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反复诵读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练习背诵。
六、指导书写“枯、荣、烧”3个生字
重点讲解: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七、积累运用
1、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2、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二课时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画面,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今天,我们和诗人杨万里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板书课题。
2、读题,理解题意
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杨万里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3、导入: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呢?他用一首诗写了出来,我们一起读读吧!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个别读:要求读流利。
3、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中写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根据诗文内容回答。)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如:“稀疏的篱笆”、“小路伸向远方”(看课件);理解“未成阴”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不能遮挡太阳(看课件);诗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体会感情。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给《宿新市徐公店》编故事。
六、阅读积累
1、出示已学过的《村居》诵读。
2、说说《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写春天的景色。前两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色,后两句都写了儿童的活泼和快乐。)
六、指导书写“未、追、店、徐、菜、宿” 6个字。
重点讲解:
未:上横短、下横长,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笔顺,后写“走之儿”
宿:宝盖不宜太宽。
菜:“采”是八画,不要把第三笔“点”和第六笔“竖”误连成一笔。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
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