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动态 >

邯郸学步的成语由来 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邯郸学步的成语由来,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及解释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邯...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邯郸学步的成语由来,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及解释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邯郸学步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庄子·秋水》。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姿势非常优美,就决定前去学习。他风尘仆仆地来到邯郸,果然见到大街上的人走路姿势十分优雅,走起路来仪态万千,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翩翩风度。少年赶紧跟着路上的行人模仿起来,人家迈左脚,他跟着迈左脚;人家迈右脚,他也跟着迈右脚。可是学了几天,他却怎么也学不会,而且越走越别扭,姿势比以前更难看了。

  少年心想:肯定是我之前的走路方式太有问题了,我一定要把它彻底抛弃,才能学会新姿势。于是他开始从头学走路,每迈出一步都要仔细推敲下一步的动作。就这样废寝忘食地学习了三个月,他每天刻苦练习,却始终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式也忘得精光。最后,少年彻底不知道该怎么走路了,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

  邯郸学步的道理: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象燕国寿陵人那样,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别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结果必然是人家的优点没学来,自己的长处却丢光了。

  [原文]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①,曾未得其仿佛②,又复失其故步③,遂匍匐而归耳④。

  [注释]

  ①昔(xī)从前,过去。步行走,走路。邯郸(Hándān)战国时赵国国都。

  ②曾这里相当于乃,意思同却。仿佛大略、大概。

  ③故步原来走路的步法。

  ④匍匐(púfú)爬行。

  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

  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战国时燕国都城,在今河北省北部)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庄子·秋水》)

  衍生典故

  《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于邯鄲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1][5]

  后世根据以上典故提炼出“邯郸学步”这一成语。

  成语寓意

  燕国人努力向别人学习,应该肯定,但是他依样画葫芦的'生搬硬套并不可取,不但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丢了。

  学习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须先细心观察别人的优点,研究邯郸人之所以能够走得优雅的关键之处,除了步法外,那种优雅是否和他们的神态、心境,甚至文化有关?再从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检视,要将步伐调整成邯郸人的样子,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人那样盲目,一味崇拜别人,结果必然是功夫没学成,不切实际,自己的长处也丢光了。

  不过若从“刻苦学习”的角度来看,燕国人的精神应该受到肯定,虽然他的学习方式不对,但是至少“肯学”,比起很多不肯学习、任由自己安于现状的人,燕国人更有改变的勇气。如果有朝一日他领悟诀窍,要优雅地走路便指日可待。

  成语用法

  1.成文用法

  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比喻模仿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偏正式;作谓语、宾语。[3]

  2.运用示例

  宋·姜夔《送項平甫倅池陽》詩:“論文要得文中天,邯鄲學步終不然。”

  明·王鏊《震澤長語文章》:“為文必師古,使人讀之不知所師,善師古者也……若拘拘規傚,如邯鄲之學步,里人之效顰,則陋矣。”

  清·梁绍任《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半臂添寒尚书醉,屏后金钗楚楚,齐俯首邯郸学步。”

  《歧路燈》第一○一回:“‘什么古跡?’婁樸道:‘學步橋。’盛希瑗道:‘是邯鄲學步,失其故步么?’”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