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动态 >

李白的诗忆秦娥箫声咽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古诗赏析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李白的诗忆秦娥箫声咽,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古诗赏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李白的诗忆秦娥箫声咽,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古诗赏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带拼音版

  yì qín é ·xiāo shēng yān

  忆秦娥·箫声咽

  lǐ bái

  李白

  xiāo shēng yān ,qín é mèng duàn qín lóu yuè 。qín lóu yuè ,nián nián liǔ sè ,bà líng shāng bié 。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lè yóu yuán shàng qīng qiū jiē ,xián yáng gǔ dào yīn chén jué 。yīn chén jué ,xī fēng cán zhào ,hàn jiā líng què 。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古诗赏析

  此词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心情,读来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始终纠葛在个人的悲欢离合之中,下片则出现了较大的跌宕。似乎比拟手法已不能满足感情的表达了,词人要撇开先前的主体,直接把自己融入画面之中。此词句句自然,而字字锤炼,沉声切响,掷地真作金石声。而抑扬顿挫,法度森然,无字荒率空泛,无一处逞才使气。以此而言,设为李太白之色,毋宁认是杜少陵之笔。其风格诚在五代花间未见,亦非歌席诸曲之所能拟望,已开宋代词之格调。

  阅读答案

  1.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下阙气象陡换,情感跌宕,境界遂开。

  ②上阕借 “箫”“梦”“月”“柳”等意象营造幽怨凄婉的意境,表达了送别盼归的愁苦。

  ③下阙则意境博大开阔,“古道 ”“汉陵”“西风残照”的苍茫悲壮,表达历史兴亡之思 。

  2.①伤别盼归:静夜梦觉的寂寞怅惘,历岁经年了无音信,人未归的绝望。

  ②家国之感或王朝兴衰(或历史更迭)的悲壮慨叹。

  注释:

  【1】忆秦娥:词牌名。又名“秦楼月”“碧云深”。其最早出处就是这首词,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全词四十六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一叠韵,亦以入声部为宜。

  【2】箫:一种竹制的管乐器。

  【3】咽(yè):呜咽,形容箫管吹出的曲调低沉而悲凉,呜呜咽咽如泣如诉。

  【4】秦娥:本指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列仙传》载,箫史善吹箫,得到秦穆公女儿弄玉的热爱,婚后每日教弄玉作凤鸣召来凤凰,秦穆公为作凤台。数年后,夫妻随凤凰飞去。此处泛指美貌的女子。

  【5】梦断:梦被打断,即梦醒。

  【6】灞(bà)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当地有一座桥,为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必经之处。《三辅黄图》卷六:“文帝灞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

  【7】伤别:为别离而伤心。

  【8】乐游原: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其地势较高,可俯视长安城,在唐代是游览之地。

  【9】清秋节: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当时人们重阳登高的节日。

  【10】咸阳:秦都,在长安西北数百里,是汉唐时期由京城往西北从军、经商的要道。古咸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二十里。唐人常以咸阳代指长安,“咸阳古道”就是长安道。

  【11】音尘:一般指消息,这里是指车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士。

  【12】残照:指落日的光辉。

  【13】汉家:汉朝。

  【14】陵阙:皇帝的坟墓和宫殿。

  作品赏析:

  此首伤今怀古,托兴深远。首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北宋李之仪曾和此词。

  这是一篇动人心魄的`词章,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心情。古人对它评价很高,把它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称此词“以气象胜”。这首词中的气象,与人们常所说的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时代的“盛唐气象”已有很大不同,但它又确实是盛唐气象之一种。它博大深厚、意境开阔、气韵沉雄,又带有悲凉之气。这种“气象”在天宝后期李白的作品《古风·一百四十年》《远别离》《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等诗都可以看到。《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中写道:“浮阳灭霁景,万物生秋容。登楼送远目,伏槛观群峰。原野旷超缅,关河纷错重。”与这首《忆秦娥》格调气象十分近似。杜甫天宝后期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也有相类之处。胡应麟说这首词“气亦衰飒”,反映了晚唐王朝衰变的气运。其实此词似是反映了天宝后期表面上依然歌舞升平、内部危机重重的盛唐之衰。词人以比拟的手法,托秦娥抒情怀,把直观的感情与意象浑融在一起,上片由个人的忧愁写开,下片过渡到历史忧愁。

  这首词不像《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那样由客观景物的渲染过渡到人物内心感受的描摹。它一开始就写出人物内心的情态:呜咽的箫声把秦娥从梦中惊醒,此时,一钩残月斜映在窗前。梦虽断了,她却还似乎沉浸在梦境之中,与情人欢会,可是眼前只有这冰冷的残月陪伴看她。多少个这样的月夜,叫她黯然消魂、顾影自怜。词人以两个不同场合的时空环境来抒写梦断人的感情波动和理性的沉思,展现了她梦醒以后的心理活动。秦娥从秦楼月色联想起灞陵柳色。“柳色”是离别的象征,“灞陵”代表送别地点。程大昌《雍录》载:“汉世凡东出涵、潼,必自灞陵始,故赠行者于此折柳相送。”“年年”二字交代了离别时间的长久。柳色绿了,一年又一年,而伊人依然远隔一方,只有那鸣咽的箫声和着低声的啜泣,冰冷的残月陪伴着消瘦的倩影,葱绿的柳色句起往事的回忆。实际上这是作者以秦娥对情人的思念来表达内心对某种事物的苦思与追求,这种苦思与追求是执着的,然而又是没有结果的。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