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云南瑞丽女玉雕师创作张桂梅系列作品,表达敬意!
在中国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长期扎根云南瑞丽创业的女玉雕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名家、瑞丽市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廖文静创作了一组《托起希望——致敬张桂梅》系列玉雕作品,向张桂梅老师致敬。
廖文静介绍,她之所以创作这组作品,是因为她被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深深感动。三年前,她就了解到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那时候就萌生了要创作一组作品,来记录和颂扬张桂梅老师的奉献精神。
1、被张桂梅事迹感动,用玉雕作品表达敬意
“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了我。她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全社会学习。每次想到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就坚定了我要创作这组作品的决心,我要用玉雕作品来记录和颂扬张桂梅老师的大爱精神。”廖文静说。
我们看到,作品《托起希望——致敬张桂梅》,由一双纤细而有力的大手捧着的卷轴为底座,洁白无瑕的底座,代表的是老师们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底座上是连绵的群山,底座空白处隐约镌刻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精神。
两组作品陈列于底座群山之巅的两侧:一个是用黄龙玉雕刻的作品《守护花开》,另一个则是用阿拉善玉雕刻而成的作品《点亮未来》安然置放在底座之上。整组作品底座、玉雕既有机统一,又各自一体,共同表达着同一个创作思想:向张桂梅老师致敬!
作品《守护花开》雕刻了一本展开的书卷,总体呈现的是在张桂梅老师的守护下,大山顶上开满了欣欣向荣的向日葵,这些向日葵就代表着那些山区的女孩,因为有了张桂梅老师的呵护,他们从田间地头重返校园,一个个女孩开成一朵朵灿烂的向日葵,侧面反映了张桂梅老师的殷殷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开满向日葵的群山左侧,是华坪女高的校训。廖文静说,每每读到张桂梅老师为华坪女子中学写的这个校训,自己就深受鼓舞。她介绍,上中学时,因为家庭变动等原因,她也差点辍学,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才上完了高中,她深知一个农村女孩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不容易。
另一件作品,《点亮未来》则从另一个角度定格了张桂梅老师的精神:
“某个炎热的夏天,夜已很深。张桂梅老师,衣着朴素,佝偻着疲惫的身子,在整理教学材料。桌上的蜡烛火苗正旺,透过窗子照亮了村庄。
窗外是一片生机盎然,绿草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青蛙跃在石头上盘踞,简单的勾勒,充满希望的乡村图景全然进入我们的想象。
张桂梅老师的身后的远处,隐约可见的是都市的高楼、是博物馆、是音乐厅,是闪烁霓虹倒影下的湖面,是无数山区孩子从未抵达过的繁华都市……”作品巧妙地表达了张桂梅老师,用自己微弱的光,照亮了孩子们灿烂的人生,点亮了山区孩子们的未来。
作为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让大山里的女孩儿都有书读”是张桂梅一直以来的心愿。作品定格的仅仅只是张桂梅无数个日夜里的一瞬间,却生动地展现了张桂梅老师把全部青春和精力奉献给山区女生的含辛茹苦。
廖文静介绍,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推出这一组玉雕作品,就是想用玉雕人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所有无私奉献的老师们的敬意,也为未曾谋面的张桂梅老师和天下的所有老师,献上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
2、玉雕师曾经差点辍学,希望社会多一些张桂梅
“我在上高中时,差一点就辍学了。看到张桂梅老师,我就想起我的老师和无数在农村坚守的老师们,要是没有他们的执着坚守和辛劳付出,可能很多山区的女孩子,永远没有机会走出农村,永远没有机会改变命运。”廖文静说。
廖文静说,张桂梅老师从东北来到云南,扎根华坪女中,几十年如一日,为改变农村女孩命运而奔走。看到她瘦小而孱弱的身体,却目光坚定,看到她积劳成疾,手上缠满膏药条,毅然坚守岗位;看到她吃着粗茶淡饭,却甘之如饴;看到她坐着轮椅去参加颁奖仪式……一幕幕不禁让人心疼、让人落泪。
张桂梅说:“我们会坚持做‘峡谷里的灯盏’,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让她们接好革命的班!”
从推动创建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到帮助2000多名山区女孩儿圆梦大学,作品《点亮未来》定格了张桂梅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一瞬。佝偻的身躯、雪白的头发、裹满膏药的双手……这是张桂梅为了换取山区女孩们崭新的人生可以付出的全部。
廖文静巧妙地在作品《点亮未来》中设计了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正在烧干自己。一方面,这是对张桂梅“蜡炬成灰泪始干”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也是张桂梅老师自己的写照。
“只要她们后面的人生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张桂梅老师坚定的话语,感动了无数人,也深深地感动了青年玉雕师廖文静,她说:“我是饱含深情地,在做这组作品,我希望张桂梅老师的精神能被更多人知道,能永恒传承。”
“张桂梅老师只是无数山区教师的缩影,正因为有了张桂梅老师们的坚守,才让大山里的孩子看到希望、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廖文静说,希望社会上多一些张桂梅这样的老师。
3、玉雕师要用作品记录时代的真善美
廖文静讲述了创作前的一些小插曲,在创作《托起希望——致敬张桂梅》系列作品前,团队有人反对说,用价值十几万那么好的玉石材料创作这组作品的意义是什么?作品出来又不能赚钱,我们有必要做这些事情吗?对公司有意义吗?
“玉雕师要用优秀作品记录时代的真善美。”面对团队成员的质疑,廖文静坚定地说:“玉雕师绝不能只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生意人或手艺人,我们是文化工作者。我们要用作品记录这个时代、歌颂这个时代的真善美,张桂梅老师就是这个时代值得记录和颂扬的人。”
廖文静上中学时,因为家庭变动等原因,差点辍学,她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才上完了高中,她深知一个农村女孩,如果能上完高中,能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上大学,她一生的命运一定会不一样。
“看到张桂梅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丽江华坪女高,积劳成疾仍日夜坚守,帮助无数山区女孩上完高中并把她们送进大学,改变命运的故事,我深受感动。在中国的山区,有许多女孩子,初中毕业就再也没有上学的机会,那些遇到张桂梅老师的女生,是多么的幸运。”廖文静说。
作为一名学业有成的女玉雕师,一名中学时期差点辍学的女生,廖文静深知女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她之所以创作张桂梅老师系列作品,就是希望能以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这个时代的优秀人物,记录时代的真善美。
“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和她为山区女孩奉献一生精神值得我们全社会学习和颂扬。”廖文静说,作为一名玉雕师,我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我对张桂梅老师的崇敬之情。
“张桂梅老师的仁爱之心、博爱之情感天动地。”廖文静作为一名早年在云南瑞丽创业的玉雕师,三年前就了解到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那时候就萌生了要创作一组作品,来记录和颂扬张桂梅老师的奉献精神。因为疫情等原因,一直没有进行创作。
“今年,我终于选中了几个优秀的玉石材料,创作了这一系列作品,就是希望通过玉雕文化和张桂梅老师的奉献精神相融合,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代代相传。”廖文静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