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动态 >

教育行业如何实现差异化

导读 任何行业都是如此,教育亦是,但在同质化必然趋势中寻找突破,技术的投入是关键,回看两次产业革命,都是在新兴技术的推动下,催生出新的供

任何行业都是如此,教育亦是,但在同质化必然趋势中寻找突破,技术的投入是关键,回看两次产业革命,都是在新兴技术的推动下,催生出新的供求关系和需求方式。【编者按】在资本催生出来的市场需求下,一边头部企业不断跑马圈地,一遍小企业不断蜂拥而至。行业泡沫被逐渐放大,在疯狂的幻影中,由“模仿”而造成的相似企业的竞争,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但古往今来的超越者从来就不是靠模仿,而是靠突破,这种突破可能是行业内部,也可能来自行业外部。教育企业在当下,应该寻求新的突破,构建自身壁垒。

本文“iEDU投资人俱乐部”,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80年代的“土豆人”,90年代的“沙发人”,作为信息流的载体,媒介一定程度上透露出所处时代的科技水平及人文环境,麦克卢汉经典论点之一,媒介即讯息也佐证了这一观点。而回归到教育,更进一步追溯到每一个教育产品、教育企业,抛开人的局限,亦是部分当时环境的意识形态。因此,同质化或不是难题,能否在所处时代领先才是重点,而在此基础上有所引领和突破则是关键。但时间及经验也在不断证明,这种突破其实更多的来自外部。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可口可乐的广告词频繁被各家企业引用,但几年时间,同一横切面上,后起之秀并非曾经的模仿者,而是顺应科技及时代,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新兴者。例如随互联网而风生水起的论坛,经历了天涯、贴吧、微博等的更迭,如今,短视频的兴起又在催生新一代的变革。但在看到顺势而为的产品一代代更迭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到时间洪流里,那些被抛下或正在搏斗的“人”。

同质化的必然与底层逻辑不足

“共享”冷却

2015年,随着ofo、摩拜的成立,共享概念随之普及,企业亦蜂拥而至。短短1年时间,市面上20家共享单车企业共存。当然,如此热闹的新型概念和模式自逃不过资本的火眼,裹挟着更多的关注度,资本骤然涌入,2017年,该领域总融资金额达258亿元。

但激烈竞争的背后,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尚未形成,同质化问题逐渐凸显。在热潮之中,市面上共享单车仅以颜色区分。但真正能有所突破的依然需要靠差异化战略,例如哈啰单车在二三线城市份额较高,因此在当下,和市面上其他共享单车品牌形成鲜明对比。

但除哈啰重点布局二三线城市之外,其余单车品牌依然在高度同质化的漩涡之中,价位同等、运营相当、进军城市趋同,同时结局也类似。至2018年年底,随着摩拜卖身美团、ofo退押金用户蜂拥而至......这场以共享概念催生的行业现象,在资本冷却后,也走向冷却。

以“人”为镜明得失

以“人”为镜明得失,反思移动互联网概念下,以直播、App为模式的新兴互联网教育品牌,似乎走到了共享单车的鼎盛时期,考虑到教育行业特有的慢周期性,也或许早在几年前就走到了这一时间节点。

而纵观整个教育行业,风起云涌,迭代更新,线下到线上;大班课到1对1,再到小班课;真人教师到AI辅助;K12阶段顺延至少儿、启蒙......每一次产品或者模式的更新,很大程度上都顺应时代的潮流。而在时代的浪潮中寻找底层逻辑,其实很容易发现,迭代之中,教育行业的商业模式有限且存疑,尤其是互联网催化下,同质化问题也日益凸显。

不只在教育领域,制造业、消费行业都会面临同质化问题,在用户没有办法洞察企业核心的时代,广告的影响力较大。

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差异化需求也在不断显现,以快餐行业来讲,其行业壁垒是营销和规模。规模大、成本低,就会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回归到教育行业,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创始人张海庞认为,教育行业的创新在于规模和研发成本,以第一代新东方、好未来为例,其崛起靠高于其他品牌的优质内容,通过内容取得一定规模之后,利用广告获取品牌溢价,之后形成规模效应以便更好的服务内容和研发。但目前,针对不同细分领域更为针对性的服务和产品,对商业模式创新及同质化竞争提出一定威胁。

21世纪教育集团研究院王海力则对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表示,教育产品同质化一般是从教育企业之间的产品比较而言,民办教育具有公益和市场双重属性,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教育行业的迭代依然不会脱离教育本质,于企业而言只要能够很好的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学习、成长问题,是否同质化并不重要。

同样,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同质化是产品大规模生产及产业形成的基础,但同时不可忽略的是,同质化下,企业丧失自身特点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