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动态 >

谁为在线教育的无聊与粗暴买单

导读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用户目的性强,付费习惯良好,人口红利都使得教育成为一块不弯腰都能狂割利润的麦田。然而,许多机构不过是将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用户目的性强,付费习惯良好,人口红利都使得教育成为一块不弯腰都能狂割利润的麦田。然而,许多机构不过是将内容套上大数据的外衣,那种教育与科技的结合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已经很少了。

过去一段时间,不少在线教育公司寻求报道,新闻稿快把邮箱炸满了。花了小段时间翻阅了一下所有邮件,发现了几个共同点:首先,绝大多数是上市公司;然后,新闻稿内容大多是收购了另一家上市公司、初创公司或传统机构,准备布局新的教学版块,或者把传统机构积累的内容套上了“大数据”的外皮,做个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教育产品。

说实话,如果在线教育行业每天只有这些事情发生的话,真的有些无聊。

前几天和一位供职于某上市公司的朋友吃饭,聊了聊她家刚刚上线的一套个性化教育学习系统。这个产品号称重大突破,强调“大数据”、“智能推送”等关键词,看起来十分高级。我用测试账号上去看了一下,根本跟过去见过的视频教学类产品没区别,一堂课完了下一堂课,视频没完没了的放,内容来自一家比较知名的职业教育机构,大部分课程当中连课间和课后的测试题都没有,在我看来跟宣传的效果差之千里。就是这样一套核心其实是在线视频课件的系统,每一套收费价格数千元人民币不等。这让我对在线教育的信心再度蒙上了一层阴影。

然而投资者爱听简单粗暴的故事,因为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同时教育行业的地位特殊,用户目的性强,付费习惯良好,加上人口基数赋予的红利,简直是一块不弯腰都能狂割利润的麦田。根据市调机构的数据,2015 年第一季度中,全球科技教育投资有 40% 发生在中国,这个比例在 2014 年是 26%,2013 年是 6%。在线教育公司“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曾指出,今年在 A 股上市的在线教育沾边

在线教育在中国,大多是把过去线下的内容搬到线上,也就是网页和手机里,让定时定点的学习习惯变成了随处可得的碎片化在线学习习惯——故事其实相当的简单粗暴。

如此的市场条件,哺育出了众多在境内外上市的教育和在线教育类企业——也让它们开始不断重复着枯燥的 O2O 式线下到线上的搬运,以及缺乏诚意的工具换代。在各种在线教育行业研讨会议,各路人马口中不断重复着大数据、互联网+、估值、布局、中外公司融合、突进二三线城市、与巨头的竞合、共赢,以及行业今年增长率同比去年增加了多少,极少有人会讨论教育内容的增加、教育行业地位的转移与变革、考试的弱化与知识学习的强化。

恐怕,这个行业的风流人物当中,更多的是追求增长与退出机会的创业者,或者唯投资者是从的职业经理人,而不是思想家和教育家。被互联网等其他IT科技加冕的在线教育行业,存在严重的创新性问题。

把国内从本世纪初到现在叫得出名字的教育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和经理人列出一张清单,有几个能配得上“教育家”的头衔?

在我看来,资本家的逻辑对其他创业领域说得通,但对于教育这个国之大业来说,是否偏离了这些创业者们在发布会上表露的所谓“初心”?

平庸的公司、产品太多。现在,评判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好坏,不是其产品的技术性有多强,教学模式的有多新、多原创,或者领导者对教育行业的革新有多么伟大的构想。而是公司融资多少,估值几何。有 BAT 背景及资本注入的公司是好公司,单轮融资上亿美元的也是好公司,频繁收购其他教育公司和人才的更是好公司——一切这些消息,都是公司即将迎来的下一个融资阶段的资本来源所青睐的故事。

同在这个行业里,优秀的公司与产品鹤立鸡群其实相当的容易。硅谷巨头 Google 的主业并不是教育,之前推出了一个名为 Classroom 的产品,借助 Chromebook 和其他笔记本电脑作为工具,后端连接 Google 的云计算服务,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无纸化的教学、课件作业分发和沟通反馈的工具。这个产品包含在免费的 Google 教育套件当中,后者里面还有更多的免费的 K-12 教育教学资源;另一家来自美国的创业公司多邻国则专精于外语教学,它的产品打破了外语知识学习中语法、词汇等维度,将知识融合在填空、识图、选择、听写等不同类型的题目里面,加入游戏闯关的理念,提高了用户粘性和学习兴趣——它同样也是免费的。

看了在线教育行业已经有了不少时间,我自己的在线教育用户史,也是从上初中时玩四中网校那个粗制滥造的 RPG 网络游戏开始的。现在,真有点怀念二零零几年,怀念那个游戏,怀念作为一个非重点校学生徜徉在虚拟的北京四中里的刺激感,那种教育与科技的结合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现在,那些东西都很难找到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