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大学 > 大学知识 >

复刻船模还原工艺

导读 做一条船,了解一段历史, 珍藏一条船,收藏一段历史。 《中国好青年》:匠心船说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郑和下西洋这个历史事件,但不是所有人

做一条船,了解一段历史,

珍藏一条船,收藏一段历史。

《中国好青年》:匠心船说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郑和下西洋”这个历史事件,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当时郑和舰队是什么样……

他们首次将60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舰队复原出来,展示给所有的人看。这些船模不仅把当时舰队的盛况还原了出来,更是将我们民族自豪的东西展现了出来。

600年后

他们“复原”了郑和舰队

郑和,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军事家、外交家,一个被忽略和低估了的航海名人。他曾七次下西洋,途径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达波斯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往返行程近2.2万公里,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友谊,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舰队共有200多艘 大小船只,28000多人 ,其中大型宝船62艘,最大者长44丈、宽18丈、设有9桅12帆,是木质帆船史上的巅峰,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014年7月,在郑和下西洋600年后, “匠心船说”团队历时三年、耗资百万 打造的郑和舰队船模终于完成。

208艘舰船在2700平方米的展厅里呈飞燕型依次排开,最大的宝船立于中央。船上配备的水手、官兵、随行工匠等各类人员达9000多人,个个栩栩如生。

船只做工精细,精致到每艘船上都仔细考据了窗户该用何种图案、船尾的建筑应采取怎样的风格、船上分工明确的各类人员应穿着怎样的衣物、配备怎样的工具,就连船只上各类旗帜的颜色和字体都深有讲究。

复刻船模

还原工艺

制作一条船模是非常耗费时间的,首先需要寻找这条船原始的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搭建船身的龙骨,组装完成龙骨后,又要依次制作船舷木。这些木头该怎么样去断、怎么样去弯、每一条木头该怎么样走,都需要仔细打磨。

根据目前存有的历史资料,郑和舰队大概有两百多艘船,但具体的数字,历史资料并没有一个详细的记载。最终,团队选择了208这个数字,舰队在宽阔的水面上航行时,整个阵型就如同燕子一般,古人据此将这种阵型称为飞燕阵。

而制作船模甲板的所需的工艺,相对来说则要更加复杂。在这些小件的拼接上,制作团队需要参考浩如烟海的画作、图纸,尽可能根据当时的工艺水平和人文风貌,去复原“宝船”甲板上的每一个细节。

就连“宝船”的上层建筑,也就是那些“房屋”,也分为诸多不同的类型。例如,郑和本人座舰的船尾较高,分为多层甲板,复原时建筑的形制依然参照明清时代的建筑。而雕塑门窗上的建筑风格,则是参照故宫,因为明清两朝,诸多建筑工艺、门窗样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除了甲板和上层建筑,需要注意的细节和零散部件还有很多,很多……

制作船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手工活,真正的难度不仅在于繁杂,也在于耐心,一条船模总共的零件数目大约是是一千二百个 左右,这一千二百个零件,几乎全是用手工完成的。一条船模前前后后花费的工时,大概是四十五天到六十天 的样子。

“我们想尽可能地去复原当时造船的一些工艺,通过船模将这些工艺也展示出来。”

不是普通的工艺品

而是承载了历史的作品

明代早期的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同一时代的任何亚洲国家都要出色,甚至可能超越了同时代的欧洲国家,以至于有人说,当时所有欧洲国家的海上力量联合起来,可能都无法与明代早期的海军匹敌,但国人对郑和的伟大却知之甚少。

对于制作郑和舰队船模的初心,“匠心船说”的付昆祥说到:

最重要的一个意义,是把这208艘中国600年前怎么造的船,这一些历史把它刨出来,用最简单的语言把它呈现到世人面前,给中国人讲,给欧洲人讲,这就是一个责任。

付昆祥表示,复原郑和舰队,不仅仅是为了挑战自己,也是想要丰富国人对海洋文化的了解,并且实现自己的一个“中国梦”。

对于“匠心船说”团队而言,他们希望能让这些作品留下,这样这些船模到了每一个藏家的手上,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工艺品,而是承载了历史的作品。

“匠心船说”的负责人杨志涛认为,现在的青年,每一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问题,但其实内心都非常正能量。“我们想去对我们周围的事情做出一些改变,我们想去帮助周围我们能帮助到的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