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天平反转!新能源汽车上险渗透率超50%
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飞跃式发展,给合资燃油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压力,而如今,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已悄然飘落。
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上旬,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26万辆,零售占比首次突破50%!而在刚刚过去的5月第三周(13日-19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16.8万辆,新能源终端上险渗透率也首次突破50%,达到50.2%,这宣告着新能源真正成为主流。
提前11年交卷,来自自主品牌的阶段性胜利
毫无疑问,新能源零售和上险渗透率双双突破50%并超越燃油车,是一项非常卓越的成绩。2020年,我国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之所以会将时间节点放到15年后,是因为在此之前,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异常缓慢。
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5年,整整用了10年,新能源渗透率才突破1%;从2016年到2019年,3年多时间,渗透率提升到了5%。所以在2020年设定15年后超过50%的目标,在当时而言已非常激进。
但谁也没预料到的是,近些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迎来了跨越式的进步。以比亚迪为首,包括吉利、长安、一汽、广汽、上汽、东风、长城,以及蔚来、理想、极氪等新势力在内的诸多国内厂商携手共进,仅耗时五年,就将渗透率提升了十倍,提前11年达成既定目标。
新能源渗透率超50%意味着什么
渗透率超50%意味深长,影响存在于方方面面。
对于消费者而言,买车用车的体验无疑更好了。国产新能源崛起之前,普通人买车可以说没得选,虽然品牌众多、产品繁杂,但基本上都是燃油车。动力一般、功能单一,就是纯粹的代步工具,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不便。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燃油车至今无法远程开启空调,炎炎夏日暴晒后,上车一瞬间的酸爽,想必很多老司机都体验过。但在国产新能源里,远程控车已是最基本的功能,用车体验直接提升了一大截,同时得益于大电池的加入,用车成本也显著降低,鲜明对比之下,国产新能源自然就会成为新生代消费者的心头好。
对于汽车产业而言,国产新能源则加速了升级和变革,为我国在世界赢得了更多话语权。汽车诞生已经百余年之久,但在21世纪以前,可以说变化并不大,所以合资品牌有些车几年甚至十几年才会换代。但国产新能源崛起后,无疑给平静百年之久的潭水投入了一颗炸弹,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快速迭代升级,并助力中国车弯道超车,占据主动。
权威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及以前,中国汽车出口都在100万辆徘徊,而随着新能源的迅猛发展,到2021年翻倍至219万辆,2022年跃升到340万辆,2023年更是冲至522万辆,并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这离不开优秀自主品牌们的集体助力。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今年4月国内乘用车出口量达到41.7万辆,同比增长38%,创新纪录,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1.5万辆,占出口量的27.6%,同比增长26.8%。
在4月份,比亚迪乘用车出口达到41011辆,同比增长176.6%,这意味着,在4月份的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比例当中,比亚迪的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达到35.7%,换句话说,每10辆出口的新能源车里就有3辆来自比亚迪。
自主新能源爆发,合资燃油车跌麻
今年以来,以比亚迪为首的优秀自主品牌继续鏖战汽车市场,系列荣耀版车型换新上市,让“电比油低”成为现实,随后五菱、长安、吉利等纷纷跟进,集体发力之下,给合资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在这股浪潮的冲击下,合资品牌的阵地收缩严重,市占率一路走低。即便是前几年强势的日系车,也未能幸免于难,至于本就没什么存在感的韩系、法系,那就更加举步维艰。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日系乘用车在华市占率跌至15.2%,创下了自2013年以来的新低。懂车帝榜单显示,在排名前10的畅销车里,日系只剩下一款日产轩逸还在强撑,其他如本田思域/雅阁/CR-V、丰田凯美瑞/Rav4荣放等已经被挤出了榜单,要知道这些车当前可都是有着巨大的终端优惠。
接着看这份榜单,除了轩逸和朗逸外,其余8款均为新能源车型,其中7款都来自比亚迪,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成为消费者出行的新选择,也反映了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理念的认同与接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更令人欣喜的是,自主品牌新能源当前已经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没有包袱的新势力自然不用多说,比亚迪、长城、吉利、长安等传统老牌强手也在积极向上。
比亚迪仰望系列、腾势系列、方程豹系列都是最好的例证,而且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其中仰望U8多次力压国外进口豪车,成为了百万级的销冠,这足以证明,合资和进口车的光环已经暗淡,自主品牌也可以向上成为高端。
责任编辑:落木
本文转载于快科技,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本站只做信息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