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一家殡葬主题咖啡馆:没有菜单,咖啡不卖,用故事交换
2024-03-14 18:03:02
•
来源:
导读
虹口区洛川东路上,一家小小的店面,乍看并不引人注目。白色的店招上,一屡烟尘悄然飘向空中。旁边是一句话——给予生命更体面的告别。
店...
虹口区洛川东路上,一家小小的店面,乍看并不引人注目。白色的店招上,一屡烟尘悄然飘向空中。旁边是一句话——给予生命更体面的告别。
店招的边框、玻璃窗框、门框,都是黑色。一列竖体小字低调地写在玻璃门上,提醒人们,这是“一间温暖的小店”。
走进店铺,一盘四杯咖啡摆在了晨报记者面前。“这是‘苦辣酸甜’人生四味咖啡”,咖啡师孙馆长问记者,“我有咖啡,你有故事交换么?”
对于这家新开的“死亡咖啡馆”的了解,就从此刻开始。
煮一壶生死悲欢,品一品苦辣酸甜
记者进到店里时,外面还淅淅沥沥下着雨。天空灰蒙蒙的。
这是怎样的一盘咖啡啊!最左边的那一杯,上面的拉花图案,分明是一个“奠”字。
然而,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谁都无法回避的字。
记者看了看手机地图,咖啡馆离宝兴殡仪馆不远,步行距离不过700多米。
“这里其实不算常规意义上喝咖啡的地方,主要还是进行白事咨询和服务的。当然,如果有人只是想来喝杯咖啡,那也没问题。咖啡不卖,用故事交换。”
“可以看看你们的菜单吗?”
“没有菜单,但有一张死亡问题清单。”一位身着全套黑西装的小哥把清单递给记者。他告诉记者,每天穿黑西装上班,是为了方便随时出门,为有需要的家属提供服务。
清单上有9个问题。记者念了一遍:“1,离死亡最近的时刻。2,你想以什么样的形象离开。3,想要的告别仪式……”
最后3个问题引起了记者的兴趣。“有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死亡是否应该被谈论?死亡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吗?”
在尘世的喧嚣里转个弯,就着冒着热气的咖啡,诉说平时极少谈及的故事。这是死亡咖啡店想要追求的意义,对应了店里的slogan——“煮一壶生死悲欢,品一品苦辣酸甜”。咖啡里,浓缩的苦、小米椒的辣、柠檬的酸、加糖的甜,尽在唇齿间。
店的外观很低调,正如世人很少鼓起勇气谈论死亡。这一方不过20平米的空间,能让人们改变想法吗?
记者注意到,店里的气氛并不凝重。桌上有一份排班表,记录着咖啡师和话疗师的花名,“金刚爸比孙馆长”“智貌并存蒋老师”……和寻常咖啡店一样轻松自然。
“话疗师”的存在,是这家店有别于传统咖啡店的地方。交换故事的过程中,话疗师陪伴着倾诉者,希望他们在讲述中自我疗愈。店里的每一位成员都相信,有些遗憾需要诉说,有些哀伤值得看见。
死亡不是彻底告别,只是走出了时间
假如知道自己不久于世,你会怎样安排后续的告别?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所以就想录一个视频来总结。”在咖啡馆的大屏幕上,记者看到了王先生生前录制的视频。
孙馆长告诉记者,录制视频时,王先生不过30出头,却发现自己罹患癌症晚期,于是主动找到了他们的摆渡人团队,希望策划自己的追悼会,也就有了上面这段视频。
接待王先生的团队成员中,有后来参与创办咖啡馆的“李大爷”。“李大爷”并非是一位老大爷,1989年出生的他三十多岁,还在思考如何“以生命唤醒生命”。他在社交媒体上记录,当时的王先生,坦然陈述了自己对生死的独到见解,认为死亡是另一段未知的人生,所以追悼会不需要那么悲伤。他还告诉他们,不管是告别还是致词,自己的一生不需要别人来阐述。
面对死亡,王先生表现得相当豁达。他说,自己用短短30多年,体验了生命的各种深度和广度,现在只差一个完整的句号了。就是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李大爷”。他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很难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只是完整的句号这5个字,重重砸进了我的心里,我只能说出一句,我们一定尽力而为。”
最终呈现的视频里,王先生从容地对父母、亲朋交代身后嘱咐:“我知道你们一定会非常伤心难过,但是你们要答应我,不要让悲伤持续太久。”
录制视频一年后,王先生病逝。镜头转换,视频画面里,逝者静静地躺在棺木中,神态安详,被鲜花和亲友簇拥在礼厅。家人走近,小心翼翼地为其整理遗容。礼厅两边的屏幕上,播放着其本人出镜录制的告别发言。视频里,他叮嘱大家:“请你们代替我,多多去体验这个世界的宽广。”
在与咖啡馆的来访者分享这段故事时,“李大爷”的感触是:“他的故事与精神,真正让我理解了余华那句‘死亡不是失去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他为听到故事的你我留下了超越死亡的内容。”
离别的悲伤无法改写,
但爱的种子可以在心中发芽
亲人离世,有人为逝者举办追悼会,还有的人选择办追思会。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对着那盘咖啡,记者听到了孙馆长分享的另一个故事。当一个事业有成的儿子找到团队,想为已故的老父亲举办一场追思会,团队成员却发现,儿子对父亲知之甚少。
追思会比起追悼会,更注重逝者“主角”的身份,所有的场地布置、追思环节都从逝者角度出发。听说老人喜爱摄影,团队成员翻拍了老人留下的各类老照片,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夹在相册中的奖状证书。据此,儿子才回忆起了一段段往事,感慨自己对父亲真的太不了解了。
根据遗物,团队了解到,老人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也曾带着儿子送的相机走遍七大洲,拍下了近千张精彩的照片,决定据此进行布置。
追思会上,亲朋好友在点缀着稻穗、老物件以及老人生前摄影作品的会场中,找到了自己和他联结最深的场景,在一次次追忆和讲述中让他的故事越来越完整。
主导这场追思会的“李大爷”总结,离别的悲伤无法改写,但可以挖掘美好的回忆和深刻的情感,通过仪式丰富它,通过时间铭记它,让爱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发芽,这便是追思会的意义所在。
在咖啡馆的日常分享中,孙馆长给来访者讲述了老人的故事,也聆听了别人分享的故事。有个探店up主一边品尝咖啡,一边交换了奶奶去世的哀伤。她说,心里的空无法弥补,只能选择忘记失去奶奶的疼,听说这是一种大脑自我保护的方式。
孙馆长安慰她:“哀伤是个大容器,这里藏着伤心,藏着哀戚,也藏着不安和恐惧。如果捧起它的不是只有你自己,我希望你会好一点。”
更多关于“死亡”的神秘体验,
即将和大家见面
记者注意到,这家“死亡咖啡馆”的诞生,距离瑞士社会学家伯纳德·克瑞塔兹2004年第一次提出死亡咖啡馆的概念,正好过去了20年。
2011年,英国人Jon在伦敦家中地下室创办了第一场死亡咖啡馆活动,自此,活动形式在全球各国传递开来。
2024年的上海,这家小店在洛川东路诞生,希望成为来访者的情绪树洞。
“咖啡馆所属的摆渡人殡葬公司成立于2017年,至今已在上海开出8家门店。但我们这里是第一家开设咖啡馆的门店。”孙馆长介绍,开一家死亡咖啡馆的想法,酝酿了三年。随着殡葬行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公众对死亡话题的关注度和接受度都在提高。
目前,咖啡馆的营业时间为每周一、周六和周日,早上10点至晚上8点,采取提前预约的方式,每日接待7位来访者。大多数来者是有咨询需求,也有人抱着猎奇的心态前来拍照、体验。
用孙馆长的话来说:“咖啡馆虽小,但足够装下大家独特的故事。相信能为对殡葬、死亡和生命有所思考的你,带来一些别样的体验。”
20天前的元宵节,咖啡馆的来访者们参加了新店的第一次活动,他们都是团队此前服务过的逝者家属。没有悲戚,没有痛哭,家属们的情绪很平和。“猜灯谜、做花灯、真心话、煮汤圆、鼓励我们继续做下去……他们可太能聊了,转眼3个小时过去了,店里的主创成员瞬间e人变i人。”孙馆长感慨,“我们遇见,是因为送别,可现在,我们用另一种方式团圆。”
一位参加活动的老人说:“没有想到,在亲人离世后,最能安慰到我、让我放下心结的,是一群萍水相逢的人。”
清明将至,最近几周的周末,孙馆长和咖啡馆主理人一起,带着报名参加清明活动的成员,来到附近的公园踏青。“我们策划了寻宝活动,让大家根据清明主题的关键词,在公园寻找相关线索,最终寻得宝藏。”
他透露,还有一系列关于“死亡”的神秘体验活动,将在今年和大家见面。比如,今后每逢周六举办的主题活动中,会安排来访者体验遗像拍摄。再过两三个月,定制的纸质环保棺木预计也将投入使用,供来访者体验,引导大家更加珍惜生命。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