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人上班整天“摸鱼”,却感觉很累?
2024-02-20 06:57:02
•
来源:
导读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摸鱼经历?
明明有堆积如山的工作,却总走神儿,要不刷社交媒体,要不就是发消息和吐槽搭子一起闲聊,又或者莫名其名地开...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摸鱼”经历?
明明有堆积如山的工作,却总走神儿,要不刷社交媒体,要不就是发消息和“吐槽搭子”一起闲聊,又或者莫名其名地开始刷短视频……终于这样扛到下班,明明没干多少工作,却觉得身心俱疲。
这是因为:上班“摸鱼”可能比认真工作更累!
一边工作,一边“摸鱼”
身体和精神都更紧绷
工作时间“摸鱼”带来的疲惫感,首先来自于高度紧张的精神和高负荷的身体状态。
“摸鱼”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考验“演技”的行为,“你必须装作十分努力,摸起鱼来才能不太费力”。对于大多数打工人来说,开放的办公场所意味着在偷偷看小说、打游戏和聊天时必须保持对环境的警惕,以提防老板的突击检查和同事的窥探。这种“心虚”带来的紧张感很容易令人肌肉紧绷、四肢僵硬。长时间紧盯着电脑屏幕和手机也更容易让人眼睛酸涩、视力模糊。
再多算一笔账:你以为“摸鱼”是偷来了闲暇时间,其实它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摸鱼”会让人感觉时间流逝得更快,刷刷网页或是玩上几局消消乐,一上午就过去了;但工作任务终究还得完成,无奈只好继续加班,牺牲真正的休息时间来弥补。这样累计算下来,连“摸鱼”带加班,你的眼睛、颈椎、腰椎和全身的肌肉都付出了几乎加倍的劳动,当然会更累。
一边工作,一边“摸鱼”
其实会过度自我损耗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事业发展的喜悦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如果工作总是停滞在“摸鱼”中,自己一边要提心吊胆怕被发现,一边又会为绩效不佳而担心。再看看身边的同事们积极而充实的样子,内心产生的自责、失落和焦虑都让人感到身心俱疲。
美国心理学家罗伊·F·鲍迈斯特(Roy F. Baumeister)提出的自我损耗理论认为,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和分散精力都会损耗心理能量,导致执行能力和意志力下降。这种损耗状态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进而影响后续任务的执行和表现。
也就是说,“摸鱼”时人们可能过度消耗了心理能量,例如要不断抵抗工作的召唤和集中注意力的要求,这样的过程消耗了大量意志力,导致人在后续工作中缺乏足够的精力,更容易觉得累。
一边工作,一边“摸鱼”
注意力分散带来认知负荷
从注意分配的角度来说,当人们“摸鱼”时,注意力往往会不断从一个任务跳转到另一个任务。这种频繁的切换不仅导致注意力分散,使人们难以专注于当前的工作,并且增加认知负荷。
大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和整合不同的信息,从而降低了自身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甚至让人产生自己能力不足的错觉。
“摸鱼”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工作表现,还会扩散这种氛围,最后可能对整个团队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令整体的工作状态更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认真工作时的“心流”
让人兴奋、满足又充实
相信不少人有过这样的体验:特别专注地聚焦在工作上,以至于忘记了时间,更没有“摸鱼”的欲望;但工作结束后会感到很充实,似乎也不感到疲倦。积极心理学研究认为,在人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或活动时,更容易全身心投入,不计较回报得失,甚至失去时间概念和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这种体验被称为“心流”,在心流体验过程中,人们能展现出强大的创造力,体会到高度的兴奋与满足。
上班“摸鱼”的人没能进入心流状态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也许是工作难度和自己的能力不匹配,或是工作内容枯燥,或是琐事繁杂,总被打断,又或者没有足够的奖励机制驱动等,这些令他们难以全心投入工作。“摸鱼”通常不能带来心流体验,毕竟浏览社交媒体或闲聊通常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或技能。这种缺乏心流的活动会导致无聊和缺乏价值感,从而让人感到空虚。
工作到底怎样才不累?
教你3招
1、合理规划时间,真正地休息
给自己的工作时间设置明确的限制,将时间明确划分为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导致的疲劳。比如,每25分钟专注工作后,休息5分钟。特别要强调的是,休息时间一定做到真正放松,而非三心二意。可以选择那些能让人恢复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活动:例如起身到户外走动一小会儿,闭目养神几分钟,或打理一下工位上的绿植。
2、任务分解,提升工作掌控感
因为工作任务而感到焦虑的时候,摸鱼经常成为一种“安全行为”,能让我们短暂地转移注意力,短期降低焦虑水平,长远看却会起到反效果。可以尝试将大型项目或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逐一完成;每次只要求自己把当下的一步尽力做好。这样,你也许会发现集中注意力会变得容易些,也能更好地掌控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3、设定目标,及时奖励,探索热情
尝试为自己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完成任务后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工作动力和热情,帮助工作状态进入一个积极循环。
其实,对企业来说,员工有工作热情,企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找到工作的目标和意义;通过好的岗位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帮助员工找到工作的兴趣,提升工作效率。
对职场打工人自身来说,也许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日常工作与个人的特点、优势和兴趣相结合,更好地应对职场压力,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最后,祝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劳逸结合的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