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要闻 >

你家年夜饭准备了哪些菜?送你一份实用的“营养师美食餐单”

导读 马上又要到吃年夜饭的时间了,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也难免要吃各种大餐。美食和健康能不能尽量协调呢?传统年菜和健康概念能不能达成一致呢?其...

马上又要到吃年夜饭的时间了,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也难免要吃各种大餐。美食和健康能不能尽量协调呢?传统年菜和健康概念能不能达成一致呢?其实健康和美味还是可以尽量兼顾的。

什么样的年夜饭才算健康呢?总的原则是食材丰富、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要在保证菜品种类丰富的基础上,争取能有一半的植物性食品,每道菜少而精、鲜而美,做到少量多样、一菜一味。

减少菜量,提升质量,既让人感到意犹未尽,有余力品尝其他美味,又避免吃多或食物浪费。

今天本文特地为大家设计了一套家常美食大餐。无论是家人聚会,还是请客吃饭,按此搭配,都能有里有面,有滋有味,吃得喜庆开心,既要表达满满的仪式感,又不想太麻烦。琢磨之后,制定如下餐单,供各位朋友参考。家常版年夜饭实操型菜单——

餐前水果:大金橘、香梨、苹果(取吉利平安的意思)。

1.一个肉:果酱烧牛肉。

2.一个鱼:清蒸柠香鲈鱼。

3.一个豆制品:甜豌豆鸡蛋炒豆腐。

4.一个半素炒菜:芦笋虾仁炒百合。

5.一个绿叶蔬菜:水油焖快菜/西蓝花。

6.一个凉菜:清爽鸡丝拌黄瓜。

7.一个汤:豌豆苗鱼糕汤。

8.一个甜品:牛奶炖木瓜。

9.主食:小米糙米大米饭。

10.零食拼盘:烤椰子肉、冻干苹果干、炒蚕豆、果味奶酪。

这个年夜饭餐单中含有24种食材,涵盖了畜肉、禽肉、水产、奶类、豆类、深色蔬菜、浅色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仅蔬菜就有6种。既好吃够味,又清新不腻。

最后祝各位朋友春节愉快,龙年嘉祥,万事如意!

文/范志红(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知识链接

2024龙年春节饮食安全消费提示

今天是大年三十,龙年春节就要到来了,万家团圆,欢度佳节。年年过春节,岁岁各不同,但饮食安全与健康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为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与健康,特做以下消费提示。

春节饮食安全应做到“五要”

1.保持清洁

注意勤洗手,保持餐具、厨具清洁,保持冰箱、厨房和用餐环境清洁。

2.生熟分开

食物原料与加工熟食要分开,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冷藏食物要单独包装、“上熟下生”分隔放置,避免交叉污染。

3.煮熟烧透

肉、禽、蛋、水产品等食物,要合理加工、煮熟烧透后食用。

4.科学保存食物

熟食在室温下存放时间不超过2小时;室温或冷藏放置的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5.食物原料可靠

从正规渠道购买畜禽类和水产品,无霉变的主粮、豆类和薯类,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

春节饭菜如何做到

“充足营养、食物多样”

1.粗细搭配,多吃豆、薯

在精米白面等精细谷物的基础上,适当搭配糙米、全麦等全谷物。这种搭配不但可以增加主食的营养物质,还可以丰富主食的风味,如全麦产生的麦香味。在日常主食中也可交替或搭配食用杂豆、薯类等食材。杂豆富含赖氨酸,与谷物搭配食用可实现氨基酸的互补。薯类则富含果胶等物质,与谷物搭配食用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2.蔬果选择保持种类多样、色彩丰富

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一日三餐不可缺少。在蔬菜的选择上,要尽量保证种类多样和色彩丰富,根菜如山药等,茎菜如藕等,叶菜如白菜等,花菜如西蓝花等,果菜如番茄等,搭配食用更有益健康。建议顿顿有新鲜蔬菜,天天吃水果。

3.优先选择脂肪低且不饱和脂肪酸多的肉类

畜禽、鱼虾等肉类是节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各种肉类的营养成分不同,建议在选购或食用时区别对待。

第一优选脂肪含量低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虾类;

其次是脂肪含量较低且脂肪酸组成优于畜类脂肪的禽类;

再次是脂肪含量低,铁含量丰富的畜类瘦肉。

同时,建议多采用蒸、煮、炖,少用炸、烤、煎的烹调方式。为保证生鲜畜禽、鱼虾的风味和营养,宜按需购买、即买即食。

另外,在保存和加工方面,冷冻肉类、水产类反复解冻易导致营养流失、品质变差,应在冰箱中以小份包装单独存放,并尽快食用。

要做到合理膳食还有四个注意事项

合理膳食可以改善人体免疫状况,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以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荤素搭配、粗细兼顾、色彩多样、每种食物取少量、同类食材换着吃,有利于食物多样。做到适度饮食,不暴饮暴食。

2.盐糖油限量有度。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3.建议成年人每天7—8杯水(每杯2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

4.限制饮酒。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文/刘秀梅(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丁钢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马冠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