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三峡之秋教学反思,《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修订后六年制小语教材人教版第九册新增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层读书,层层深入,感受三峡之秋的奇丽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能简单说说三峡之秋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了解三峡各个时段的景象特点
4、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物。
2、能体会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象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三峡的图片、有关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初读感知,质疑问难,从整体上感悟美
⑴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⑵ 交流读后的一些初步的感受。
⑶ 请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描写了三峡之秋的哪些景象?
⑷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首先,学生自由朗读,重点是为了解决字音问题,把课文读通顺;然后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一些初步的阅读感受;再一次默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即从作者描写的“几个时段的景象”中感悟它的美丽。这时,学生的感受一般是浅显的,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问题,以便调整下面的教学。)
二、读书想像,解决疑问,在细读中感悟美
1、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把读得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大家仔细听并展开想像,听完后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这个环节“以读代讲”,“读中想像”,“读议结合”,将语言文字和生活观察相结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三峡之秋的美,避免了教师串讲串问。)
(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同时,可以按照时间的变化有顺序地安排交流,利于学生有顺序地想像三峡景象,感悟秋景的奇丽,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培养语文能力。)
3、欣赏三峡的录像片断,请学生说说观后的感受。
〔这里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三峡的美景,帮助学生丰富想像,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三、感情朗读,练习说话,在表达中升华美
1、比赛: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读,男女对读,表演读等),读出三峡之秋的美,大家评议。
(这个环节通过竞赛,给学生选择朗读方法的权利和相互评价的权利,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美读,在美读中进一步升华阅读情感。)
2、比赛:在学生明白了“如诗如画的三峡”的意思的基础上,请学生作诗作画作广告,赞美一下三峡之秋美景。
(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可以自由说话,尽情表达对自然、对三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在说话中进一步明白“成熟、明丽、热烈等”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
四、了解写法,对比读书,在对比中体会美
在这个环节里,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题型:
1、必答作业:(在小组里说说、画画、议议。)
作者把三峡之秋描写得如诗如画,看看作者都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等,浅显地了解作者的描写手法,从而受到启发。)
2、超市作业:(任选一题,在小组里交流)
⑴ 读了:“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和“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这两句,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⑵ 欣赏:“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一句,如将画线的词语去掉,你有何想法?
⑶ 对比:“三峡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不同景象,你感受到什么?
⑷ 换换结尾:将结尾“这一天,正是中秋”换为其他句子,并从中表达作者的感情。
(这里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利于学生全体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再来深入感悟自然的美,评价文章的美。)
五、课后练笔,搜集资料,在实践中展现美
1、课后可以继续搜集、阅读描写三峡的文章、图片,并进行相互交流。
2、办一期“奇丽的三峡”的墙报。
(这个环节是课内学习的延伸,拓宽了学习语文的渠道,引导学生在练笔、搜集资料、办墙报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200多公里,河谷深切、两岸山峰秀丽、景点众多。尤其是中秋时节的三峡,愈发显出成熟、热烈抑或轻缓、安静的秋天的气息。你看,当秋色把橘柚树染成绿得发黑的颜色,累累的果实挂满枝头时,三峡便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作者从第2自然段开始,分别用5个自然段的篇幅向我们介绍不同时间段里三峡的景色特点。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非常明显,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每段首句做了提示。三峡之秋很美,描写三峡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的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课件
备课人:
初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断句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三、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
五、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六、指导写字:
“累”字,上面的田字要写得扁些。
“耀”字左边偏旁中的竖钩不要写成竖弯钩。
“昏”字上面的“氏字头”最后一笔“斜钩”要写得稍微长过下面的“日字底”的横折,这样显得美观。
“驳”字的最后一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三峡之秋的美丽,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进三峡,去感受三峡的壮观于独特。
二、学习课文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画一画,说一说。
(二)在不同时间里,三峡的景色有怎样的不同?自己读课文,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好,一会请你来讲一讲,三峡美在哪里?
(三)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及时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体会感情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要读出喜悦之情。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要读得轻快一些。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朗读时要突出“翻滚、呼啸、奔流、热烈”等词语,有激情。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语速可以慢一些,温柔一些。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朗读时可以舒缓一些。
三、教师总结:本文文质兼美。文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抓住了景物特征,进行了动静、粗细、远近等多角度的具体描写,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立体的、生动的“三峡秋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三峡、对长江的喜爱和赞美。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积累好词好句,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三峡之秋
时间特点景色
早晨明丽(露水橘柚树)
中午热烈阳光长江
下午平静雾倒影
夜宁静、朦胧月亮月光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组的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及夜晚不同时段的美丽景象。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仔细品味,注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运用了“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赏感悟,升华延伸”的自主学习模式,力求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科学地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体验,实现自主阅读,引入批注,展示个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自我批注与诵读,感受三峡秋天独特的美,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一、创设情境,铺垫美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通过刚才的资料交流,你对长江,对三峡了解多少呢?
3、汇报交流。
4、引出课题。是啊,三峡群峰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绝的画卷。但你们可曾想到,区区一个三峡,古往今来,关于她的诗作竟然有近万首。如果把这些诗作一公里一公里地铺展开去,那么每一公里的峡江就有诗作近百首!三峡到底有何神奇的魅力,吸引着古今如此多的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情感慨呢?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著名作家方纪先生,领略他笔下美妙迷人的三峡之秋。(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5、这是第14课,右上方的米字号表示什么呢?(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是的,略读课文就是要同学们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阅读,尽量自己读懂文章。文中的阅读提示可是咱们阅读的好帮手,请同学们把阅读提示再好好默读一遍,看看它告诉我们哪些阅读本课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如何把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方式的不同,历来是语文教学中容易被遗忘的一个重点。提醒学生认清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样有助于帮助他们比较略读与精读课文之间学习方式的不同,引导他们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培养自读课文的能力。】
二、自主表达,感知美
1、自由读文,结合课前预习,想想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生自由读文,思考。
3、汇报交流。
4、三峡的秋天给你们留下了这么丰富的美的印象,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美有条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板书:时间顺序)
(师引说)是的,课文先点出了三峡秋天已经来临,然后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顺序写三峡的景物。看来写作顺序对于一篇文章至关重要。(引导看黑板上学生的板书)看看这些特点分别是写哪个时间的?
5、生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在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入手,珍重学生对课文、对三峡秋天的直觉感受。在学生汇报时请他们选择一两个文中或者自己想到的词语,概括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什么呢?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会被打开,许多书本中没有的词语充满课堂,教师同时相机让他们简单说说理由,并让学生把词语写到黑板上,这样既拓展了文本内涵,也还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三、批注感悟,欣赏美
1、这么丰富的三峡秋天的美景,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绝好的画卷。你最喜欢课文描写三峡秋天的哪些段落,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然后再把它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部分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好吗?
2、生自由练读,小组交流。
3、集中交流,品读赏析。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精彩句段。教师先集中指导一段,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学法,同时让他们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及句子,把自己的感受以批注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欢之情,带领学生陶醉在三峡秋天的美妙与神奇之中。】
四、交流感悟,创造美
1、刚才,我们跟随着方纪先生领略着三峡秋天这么丰富的美,真让我们陶醉了。昨天,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被文章如诗的语言再一次感染,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小诗,想听听吗?
师诵读小诗:三峡的秋天是成熟的
绿的叶 黄的果
还有那 迷人的清香
成熟的气息飘满整个峡谷
2、现在老师也要请你们这些小诗人亮亮相啦!黑板上的这些词语你能用上的就用上,把你眼中三峡的秋天用诗歌表达出来,能说几句就几句,好吗?自己先试试吧。
3、生自由准备。
4、集中交流。
5、小结:多美的语言啊!同学们回家之后不妨把这些串在一起,再修改修改,相信就是一首描写《三峡之秋》的好诗。
【设计意图:“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所大力提倡的。《三峡之秋》一文有着如诗般的语言,课末引入诗歌试写,旨在引导学生将从本课中积累到的语言作一次梳理,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考与感受。】
五、课外链接,拓展美
总结延伸:方纪先生的《三峡之秋》给我们展开了一幅三峡秋天的美丽画卷。同学们回家后,好好读读课文,把文中你最喜欢的句段积累下来,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读读写三峡的其他文章,如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日》、余秋雨先生的《三峡》等都是非常精彩的。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在读文中感知作者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的意愿。
2.学习作者用词和比拟方法描写景物特点。
3.激发学生主动习作的欲望,尝试进行景色描写的习作。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板书秋字
2.补充板书(三峡之秋)
二、读中学写
(一)引导学生感悟写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在文中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的?
2.体会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这三种景物来写。
3.师小结。
(二)引导学习写景如何突出景物的特点。
1.读描写橘柚树的部分
(1)朗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橘柚树的?边读边画出描写橘柚树的语句。
(2)学生读文后汇报。
学生汇报时强调:叶:绿得发黑果:累累、由青变黄、散发清香、
(3)小结突出景物的特点的方法。
作者抓住橘柚树的颜色、形态、气味来描写,使“绿叶金实”的橘柚树活灵活现,如置眼前。
2.读描写长江水和中秋月的部分。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长江水和中秋月的语句。
(2)学生读文后汇报。
描写长江水的部分:
说一说不同时段的长江分别是什么样的。读出相关语句。
描写中秋月的部分:
对比句子,感受作者形象、准确、生动的描写方法。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洒到江面,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照到江面,
像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
像一块云母石。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三、随笔习作
1.总结写作方法。
2.播放两段秋天的视频,激发写作兴趣。
3.学生写随笔。
4.学生随笔展读,师生评议。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 :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搜集关于三峡的资料 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
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指导朗读
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学习作者这种写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也变得条理清楚。
五、作业 :
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学习重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学具准备
网络教室、课件、麦克风等。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观、读、说、写四结合。
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1)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三峡图片或读文章。(2)请去过三峡旅游的同学说说三峡的风光和感受。
2、放三峡风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方纪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题目《三峡之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分小组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3、生汇报。
①谈收获。
②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熟读课文,想象画面
本文语言优美,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非常适宜学生边读边想画面,感受三峡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三峡景色的无穷魅力。
1、让学生自己朗读最欢喜的段落,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想画面。(展示:教师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突破重点。)
2、朗读指导。
(1)分小组读。(按兴趣,可分为早、中、午、晚四个小组)
(2)小组比赛朗读,学生评仪,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配乐朗读。让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以各自的体会去朗读课文。
2、请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评价。
3、活动:制作《三峡之秋》音乐风光解说片
(1)讨论关于“音乐风光解说片”制作的有关知识。(要有合适的音乐作背景,要有与文字内容相同步的图片资料,要配上感情的的解说。)
(2)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包括:①背景音乐若干段;②图片资料50幅;③PowerPoint应用程序;④麦克风。)
(3)学生按兴趣分组,组成研究、制作小组,分工合作,制作片子。
(4)成果汇报交流。全班同学参与评价,评选出最佳片子和最佳解说员。
五、课外实践
1、喜欢文学的你,摘录本文优美的词句。
2、喜欢朗诵的你,配乐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喜欢唱歌的你,用自己熟悉的旋律,配上自己填的词。
4、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三峡。
5、喜欢写作的你,可仿照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校园之秋》。
6、喜欢旅游的你,为三峡写一段广告词,为三峡作宣传。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篇7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
三、说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四、说程序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雄奇壮丽。因此,授课时可用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里。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
具体学习过程:
①出示学习方法的要求:在书上圈圈重点词、划划重点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写一天中的哪些影响,它们有哪些特点吗?
②按照谈—思—议—读的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实累累—喜悦);
③学生按照上述要求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自学,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时间 特点 词句 朗读
早晨 明丽 露水闪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热烈 群峰披甲—金鳞巨蟒 热烈欢快
下午 明亮 于是……长江变成小溪 轻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静明亮像…… 温柔惊奇
④谈感想: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孩子们读了《三峡之秋》后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出示课件《山峡风光》,配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五、板书设计: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
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
五、作业: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板书设计: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4三峡之秋
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朗读
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2、朗读练习
附:板书设计
14 三峡之秋
早晨橘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雾青色而透明
夜晚长江宁静
峡谷神秘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 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 教师酌情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
早晨: 清新而明净 明朗
中午: 热烈
下午: 平静、轻缓
夜: 沉沉欲睡 惊醒
3.朗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4.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看三峡风光片。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仍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导入新课时,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第二步,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深入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最后观看三峡风光片,增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三峡之秋
教学要求:
1、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3、了解三峡景物的特点;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准备三峡的风光片VCD,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介绍三峡
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
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
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看三峡?感受一下?教师播发三峡VCD
三、新授
看了刚才的影片,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师生评议。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
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
组长注意做好记录。
4、集体讨论汇报交流,师做好板书。
5、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师生评议。
6、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
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配乐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段。
四、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尚湖秋景》。
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今天领略到的三峡的景色介绍给爸爸妈妈。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