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大学生活 >

昆明的雨优质课教案及设计理念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昆明的雨优质课教案及设计理念,《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昆明的雨优质课教案及设计理念,《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握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与想念。

  教学难点:进一步品味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

  教法:

  1、速读、跳读、精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的综合运用;

  2、讨论点拨法;3、对比阅读。

  学法:1、朗读感悟;2、自主研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3、圈画关键词句突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风景各异,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昆明的雨是怎样的情景,又带给人什么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来一探其实。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预习检测,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青头菌 鲜腴 篱笆 黄焖鸡 扳尖 乍一看 择净 缅桂花 绿釉 密匝匝

  2、理解词义(1)新鲜肥美。(鲜腴) (2)比较、比得上。( 方比 )

  (3)夏季的第一个月。( 孟夏 ) 4、非常浓密的样子。( 密匝匝 )

  四、文本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提示:雨季长、明亮、丰满。

  (2)课文是怎样引出昆明的雨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由给朋友作的画引出昆明的雨,既点明了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同时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课文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什么?这些内容和雨有什么关联呢?

  提示:课文除了写雨,还写了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都是雨中之物、雨中之人、雨中之景。

  (4)作者看似信笔写来,无拘无束,将诸多的人、事、物汇聚于此,那么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提示:这些人、事、物构成一副昆明雨季的生活图,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景物、滋味、人情或是氛围,都充满着美感和诗意,作者正是以此表达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想念之情。这也突出了散文的特点,即形散神聚。

  2、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学生选择自己理解较深的一段文字谈体会。

  (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很舒服。

  提示: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空气更加柔和了。

  提示:这段文字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动词,对苗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从而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里直白平淡描写中让人隐隐感到一种恬淡而悠远的余味。

  (3)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提示:这句更是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直白平淡,流利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充满生活气息。

  3、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1)课文第3、第12自然段都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3自然段——内容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之情。结构上,独立成段,既承接上文画面的介绍,又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第12自然段——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3自然段的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2、有人说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醇厚的情怀,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提示: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平常之物、平常之人、平常的生活承载着作者的情感,爱得越深沉,情感的载体就越细越小,这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一位老人的醇厚情怀,这种“以小见大”的视角,彰显出汪老对昆明生活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

  作者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本文即是作者对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的捕捉与展现。愿我们在生活中能侧耳细听、俯身微察,发现更多的美 ,来点染我们的生活。

  六、课后作业

  对比阅读本文与《雨的四季》,体会两篇散文在写作上的异同。

  七、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雨的特点---- 雨季长、明亮、丰满

  昆明的生活 物:仙人掌、各种菌、杨梅、缅桂花

  雨中之 人:苗族女孩、房东母女

  事;酒店小酌

  喜爱、怀念(以小见大)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中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汪曾褀(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

  二、检查预习情况

  解决生字和新词: 辟邪 鲜腴 篱笆 格调 吆喝 暮年 情味 苔痕 密匝匝 连绵不断 张目结舌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朗读要求:

  1、要读出声来。

  2、朗读时思考以下4个问题:

  (1)文章用赠送一张画开头,写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为什么大量写昆明雨季的植物?

  (3)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划分文章层次,把写得好的语句用横线标注。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我给宁坤画一张画,引出“昆明的雨”;3-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昆明雨的特点昆明的一些植物;10-11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昆明的雨引起了作者的一点淡淡的乡愁。)

  (二)请学生看教材上的插图,然后在全班交流。

  1、图上画的是什么?(昆明人家的大门)

  2、图的右上角有什么?左下角有什么?图的中间画的是什么?(右上角有一片倒挂着的仙人掌,末端还开出了花;左下角有青头菌和牛肝菌;图的中间画的是两扇门。)

  四、精读课文。请1、2组同这齐读第一部分

  (一)文章开头写给宁坤的画,有什么好处?

  画上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等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为下文作铺垫。

  请3、4组同学读第二部分

  (二)如何理解“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不是连绵不断,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所以说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令作者喜爱。

  请5、6组同学读第三部分

  (三)文章中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文章中植物的共同特点是生长旺盛、肥大、滋润。衬托出昆明雨季持续时间长、雨水均匀的特点。

  男生齐读8、9两个自然段。

  (四)文章写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为什么要这样写?

  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这样写的好处是形散神不散。

  女生齐读第10自然段。

  (五)文章最后这首诗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中包含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恋之情和作者淡淡的乡愁。

  (六)文章中两次出现“我想念昆明的雨”,如何理解?

  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且时间长,因雨季时间长,所以雨季的菌子、果子--杨梅、花--缅桂花等长的好。文章的本意不是写雨,而是由昆明的雨写当时的生活,虽处艰难困苦之时,也可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五、总结

  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的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本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出来: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炎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看起来散,但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课后找汪曾褀的散文《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细细品读,体会作者散文的独特韵味。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3

  一、诗词激情导入

  师:雨是最寻常的,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请看,读: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在张志和的心中,雨是可以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的;

  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师:在陆游的眼中雨是可以激发豪情壮志的;

  生: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师:在苏轼的笔下,雨又是奇妙神奇的。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师:雨给了杜甫一夜惊喜。

  师:你看,同样都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却有各不相同的独特体验。因而,雨也就成了文人骚客们的笔下宠儿。今天,我们这节课也跟雨有关,一篇写雨的抒情散文,齐读课题!

  生:《昆明的雨》

  师:作者是?

  生:汪曾祺

  二、寻找感情线索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汪曾祺对雨这个独特的事物是如何表达他的独特体验的?要想知道如何,首先要知道是何,是什么。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呢?文中有一句话就很明显地把它给表达出来了,是哪句?

  生(齐):我想念昆明的雨!

  三、明确写作载体

  师:作者一开始就是向我们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大家也把这种娓娓道来的陈述的味道给读出来了,所以,我们加了一个“句号”。现在,我要把这个句号变一变,(PPt ?)奥,雨?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快速跳读课文,圈出关键词,看一下,还有什么?(师巡视学生)

  生:(默读勾画)

  师:好,还有什么呢?我们从这一排往后说。来

  生:菌子(四声),杨梅,仙人掌,白兰花,自己的故乡,思念

  师:好,还有没有?

  生:莲花池酒店里和友人的小酌。

  师:一件事。好,请坐。同学们看屏幕,清代刘熙载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请一位女同学来读一下:

  生:“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师:以烟霞写之。那你能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吗?

  生:如果是写一个山的景色或山的美景的时候,可以不用写山,就用烟霞来体现这个山的美景;写春的景色的时候,就可以以春天的草和树来写,以小见大。

  师:来写春的景色,比如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春》。很好,请坐!这其实是阐释了一种写作手法,就是我们要表达一个大的主题,或者对大的事物进行描写或对一个抽象事物进行描写的时候,我们往往借助一个个具体的事物来作为载体。下面,我想问,雨季之精神写不出,以什么写之?ppt

  生(自主回答):景、物……

  师:对,就是我们刚才的回答,用雨季中的景、物、人写之。那么,我想问,这些景物人事我们潍坊有吗?

  生:没有。

  师:此景此物只应昆明有!有昆明的特色,从这里我们就看出了,作者为了表达他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他首先在选取的素材上就非常用心。(板书:选材)

  四、品读个性描写

  那这位有心的作者又是如何对这些景物人事展开他的个性的描写呢?仿照我们刚才的品析,把你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行圈点勾画,并且写一写你的理解,开始。(师巡视学生)

  生:(圈点勾画)

  师:已经写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了。……有些同学非常会学习,一边说着,一边写着。……怎么样了?还没有分析完的请举手。刚才有同学问我,“我们是以小组展示呢还是个人展示?”这个大家自己看着办,什么形式都可以。哪个小组先来?好,最后边那个男同学的小组,请你们来回答一下。

  生:我是从第85页上边这两行,可以看出,昆明用仙人掌来做篱笆,突出了昆明很有特点。

  师:你能把这一句话读一读吗?

  生: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师:它个性在哪里?

  生:种了仙人掌代替篱笆,不让猪和羊进去吃菜。

  师:这叫什么?作者的……哎,还是选材是吧?

  师:还有要说的吗?

  生:还有第86页第10自然那段的第一句话,“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这种乡愁体现在作者在莲花池时看到陈圆圆的石像联想到了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这也给昆明的雨独添了一种历史风味。

  师:最后一句话你能再说一遍吗?

  生:这也给昆明的雨增添了一种历史风味。(有改为:给昆明的雨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

  师:哦,他的描写让人感到神秘。有个性。

  师:那两位女同学要说什么吗?

  生:第85页第六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要比牛肝菌高”,“格调”可以看出它的色泽比较有个性。

  师:我想问,“格调”一般是来形容什么的?

  生:品味。

  师:艺术品。对不对?他把用来形容艺术品的词用来形容什么了?

  生:青头菌。

  师:嗯,真是特别,这位同学从词生了解到了作者的个性描写。还有吗?

  生:第87页第10段,“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这里运用了拟人描写,生动新形象的写出了香木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师:你是从……哪个方面大家说?

  生:修辞手法。

  师:哎他从修辞手法看出了个性描写。

  师评价:你们小组回答的非常全面,一个人一个点,回答得非常不错。请坐,还有吗?

  师:第一个小组回答了四个点,而这四个点都是围绕着……

  生:语言。

  师:嗯,都是围绕着语言来进行赏析的。(指学生)来直接起来答。

  生:第一自然段“我想念昆明的雨”和第十段点明了中心,并承接了上文的画面,然后又引出了下文对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深切怀念。

  师:你是从一个句子来赏析的,昂,好,请坐。

  生:从86页的第七自然段,“这个东西也能吃?!”用了一个问号,一个叹号,有疑问也有惊讶,说明它的味道使人瞠目结舌,表达了我对它的喜爱惊讶之情。

  师:你是从一个标点符号来体会这种个性的。既然你看出来了,那么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呢?

  生读:这个东西也能吃?!

  师:这是一种什么标点的感觉?

  生:问号。

  师:你自己也说了是问号,那文中还有一个什么标点符号?

  生:叹号。

  师:两个符号结合在一起读出来有点难是吧,你能不能将这种难度给提升一下?

  生读:这种东西也能吃?!

  师:是不是还有点稍微欠一点火候对吧?请坐。好,这样吧,女同学问,男同学说。同一个句子分两种感情一个人实在不大好演示,那么我们分两批。女同学问,男同学说,都是同一句话。来!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这”开始。

  女生:这种东西也能吃?

  男生:这种东西也能吃!(声音小且不整齐)

  师:男同学好像害怕女同学一样。这样吧,男同学问,女同学来回答。男同学,你就问就行了,大声的问。

  男生:这种东西也能吃?

  师:大声的回答。

  女生:这种东西也能吃!

  师:能吃吗?

  生:能!

  师:女同学再说一遍。

  女生:这种东西也能吃!

  师:大家一起说一遍。

  生(齐):这种东西也能吃!

  师:好!这是一种很特别的表达方法,用标点符号来表情达意。很少见对吧!哎,既然很少见,那肯定很特别,肯定很带劲了。那咱们现场来仿写一下,用问号和叹号来说一句话。想一想。

  (同学们准备)

  师:你来说一说。

  生:这个东西很奇怪?!

  师:怎么样?有感觉吗?

  师:同学们不评价,有点问题,你觉得你的问题在哪里?

  生:没结合起来。

  师:你都知道,明知故犯哈。(老师带有两种语气的说“明知故犯?!”)这句话怎么样?

  生:结合起来了。

  师:请坐。这位同学再起来说一下。

  生:他说的对?他说的对!

  (生笑)

  师:咱们都不是表演艺术家是吧,但是他说的句子我们体会到了,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运用上。好!还有要说的吗?

  生:在第八自然段“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运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苗族女孩子卖杨梅额样子,然后表达了昆明的人很美。

  师:你说的很顺畅,你是从那个方面体会出写作的个性啊?外貌描写人人都可以用啊,我没觉得它个性。你是从哪里看出的个性啊?

  生:女孩子娇娇的,好像能看到那个画面。

  师:这个很多作家都能做到啊,这有什么个性?

  师::空气难道不柔和吗?这位男同学?

  生: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这位男同学抢答这个问题,来,你说。生:就是他通过写这个苗族女孩娇娇的,衬托出空气的柔和。

  师:哦,衬托出空气的柔和,也就是说空气柔和是因为小女孩的声音。个性吗?生:个性。

  师:这个描写,你经常用吗? 这个写作方法很有个性,我们可以适当的记一记。

  师:还有吗? 这位男同学。 生:第五段,我觉得昆明的雨很舒服,而且不是烦闷,而是用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写景的散文。这种选材很独特,而且很有个性。

  师:解释很独特,你也很独特。 还有吗,这位女同学?

  生:在第九段,“这个名字起的真好,真是想一球赤红的火炭”。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杨梅黑红的特点,让人感受眼前仿佛呈现了杨梅的色彩,表达了作者对昆明与的怀念以及对杨梅的喜爱之情,能够渲染出昆明的雨的气氛。而且雨和周边的景物结合,体现出风俗美。

  师:你很会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这句话好在哪里,就是因为他运用了一个修辞。很好,请坐。 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第56页,第8自然段,还是那句话“这个名字起的真好,真是想一球赤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这个地方运用了两个叹号。能够同时突出火炭梅的两个特点,分别是颜色鲜明和口感非常好。

  师:你从? S:标点。

  师:读出了他的个性,我想说,你读的真好。

  师:那么,我想问,你读的这么好,你觉得作者的说话语气,有什么特点?

  生:我觉得他的语气非常强烈,强烈表达出他对昆明的雨的感情。

  师:语气强烈,还有什么吗?一点都不酸,这是大作家啊!

  生:语言非常质朴

  师:他有没有说杨梅又酸又甜又好吃呀,一点都不酸!这么絮絮叨叨的说!

  生:语言非常的简洁!

  师:对了,这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大家说,什么写作风格?

  生:简单、自然。

  师:文章中还有别的地方体现出这种风格来吗?快点搜一搜,说一说!

  师:还可以从哪个地方看出?

  生:87页,最上边“······小酒店······”,这样的语言是十分平淡无奇的,这个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语言特点,就像在对话一样。

  师:用我们潍坊话说,就跟拉呱一样,对了,拉家常般的平淡、自然。好,请坐!

  师:还有吗?这位女同学。

  生:“雨又下起来了”,“雨又下大了,我们走不了,一直到午后”。通过雨引导这一段的发展,他仅仅是写雨下大了,并没有通过过多的语言去描写自己的.焦急,也可以体现出语言的平实。师:他的写作角度就和别人不一样,我们一般都是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什么事,可是他没有,而是写周边的景。非常关注周围的生活。 好,请坐!

  师:汪曾祺的写作风格就是这样的独特。那么他的这种写作风格,有没有在其他文章中体现出来呢?我们来验证一下,我给大家找一篇文章《端午的鸭蛋》,从中选了两段,大家可以看一下。

  师:写作个性有没有体现出来,先看选材,他选的描写对象是什么?

  生:鸭蛋。师:个性吗?你为鸭蛋写过一篇文章吗? 他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平淡 生:以小见大 生:自然

  生:语言的一种风格,是一种生活化的语言,还有吗?

  生:简洁! 师:非常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生:平实! 师:没有运用过多的修饰,语言美吗?

  生:不美! 师:不加修饰的语言让你觉得生动形象,原因在于?

  生:接近生活。 师:对,他非常关注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细节,这就是汪曾祺的散文,散文有一个特点,大点声说!

  生:形散而神不散! 师:无论作者怎样变化花样去写,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是什么?

  生:抒发情感。 师: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始终。

  五、体悟文章主旨

  师:那么,现在回到这句话! 我想问,作者只是抒发思念昆明的雨这一个感情吗?他还有别的感情在里面吗?先看着一段文字?谁来读一下?

  (老师出示ppt,学生朗读汪曾祺的求学经历)

  师:你读出了汪曾祺的味道,很有大家风范,只是其中一个词语不是很准确,是“韶华”(四神),你知道韶华时光是什么吗?

  师:是人的青春时光,是最美好的时光。汪曾祺最美的时光在哪里度过了?

  生:昆明。

  师:在昆明度过了。他不仅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他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带上他走上写作之路的沈从文老师。图片上最左边的那个,还有向他要画的吴宁刚。在这里,他还邂逅了家人,收获了满满地爱情,他的伴侣。 所以,当汪曾祺回忆起这一段往事的时候,他说

  生:(齐读)虽处艰难困苦之时,也可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

  师:现在,大家说一说,他除了怀念雨,还怀念什么?

  生:昆明。 生:昆明愉快的生活。

  师:一种岁月,一种生活。

  生:这就是汪曾祺的写作目的。我们怀着这种理解,再来看这句话。——我想念昆明的雨

  如果此时让你在这句话的后面加一个标点,你会怎么来读,你会怎么办?

  (师:再等等你们,先别着急,放下手!)

  师:想好的可以举手了。 你会有怎样读出情感呢?加一个标点,来读一读!

  师:来,这位女同学。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

  师:你加了什么标点? 生:……

  师:有那种感觉吗? 很深沉的味道,请坐!

  师:男同学。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 师:什么标点? 生:叹号。

  师:叹号的意思是不是感情很强烈,你能再强烈一点吗?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

  师:可能天性温柔,温文儒雅,就如汪曾祺一般,但我已感受到你内心的肺腑之言。 请坐,还有吗? 那位男同学。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加的是句号。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并不是轰轰烈烈的表达,他也没有太多的疑问。简洁明了,我喜欢昆明的雨。但是 不是很强烈。所以,加个句号,我认为更能体现作者喜爱雨的特点。师:很不错,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对,汪曾祺写着一篇文章的时候,年龄已经很大了。所以,像你这般深沉也是完全可以的。请坐,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 师:逗号,什么意思呢?

  生:因为他想念的不仅仅是昆明的雨,他还想念那段生活和快乐的回忆。所以,他只是借昆明的雨来表现昆明独特的特点,抒发自己对昆明的想念和留恋之情。

  师:你是从写作顺序来考虑的,对吧。意思是,我还没有说完,我还有别的要思念,你别着急,我接着往下写,是这意思,很好。

  师:你们的回答,我也给你们一个符号,真棒!汪曾祺的写作就是这么有个性。重点体现在了他的语言风格上,与众不同。在我们的主题丛书中,有一篇文章叫做《胡同文化》,打开这篇文章。

  六、拓展延伸阅读

  师: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汪曾祺这篇文章中的语言风格,有没有发生变化?有什么特点?来,拿起你的笔,写下你的感受。

  生:(默读课文)。

  师:“小组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意见和别人一样吗?互相取长补短。”

  生: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说一下?”

  生:“有两个风格,一,第四段,非常符合汪曾祺的语言风格,自然平实,朴实无华;二,倒数第三段和倒数第二段,表达出了怀念、悲叹和惋惜之情,对没落的消失的文化的不甘。”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没有感受到汪曾祺的怀念,而是一种幽默,生活气息特别浓厚。汪曾祺曾经说过,生活,是很好玩的!(指屏幕)哪里好玩呢?他写什么都离不开吃的——像大豆腐;还有老头儿睡觉碍着老太太的事了。这就是汪曾祺,非常真实。真实源于?”

  生:“生活!”

  师:“大作家都非常注意关注生活。我们在今后的写作和学习当中,是不是更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呢?我在读了汪曾祺的这几篇文章之后,有感而发,写了这几句话,不成文章,请同学们齐读一下。“

  生齐读(屏幕显示):“写不完的人间草木,读不够的喜怒哀愁。记得住那风雨黄昏后,忘不了花儿和心灵已湿透。啊!恰似那遮不住的乡愁隐隐,流不尽的岁月悠悠。”

  师:“岁月悠悠,希望多年以后,你们能偶尔想起这节语文课,想起和这节语文课有关的点点滴滴。谢谢你们,下课!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本文通过描写昆明雨季,展示昆明的风土人情,使人感受雨中漫步的幸福。

  【学情分析】

  学生对雨季不陌生,通过自身的经历来感受明亮、丰满的雨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自主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与价值: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准备】

  雨伞、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

  3.请学生读读课题。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

  7.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

  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教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课文内容

  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

  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品读对果儿、花儿的描写:

  1.指名读文章。

  2.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学生交流。

  3.你能通过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四、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昆明的雨是那样令人神往,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是一段让人怀念的时光。让我们尽情地赞美昆明的雨吧!

  【板书设计】

  7、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季:明亮的、丰满、动情的。

  卖杨梅的女孩:娇娇的

  杨梅:黑红黑红的、不酸

  乡愁:淡淡的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