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教学教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近代中国政府屈辱签约的事实告诉我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那么新中国建立后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大家看投影:
学习目标
1、识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2、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三、自学指导
师:目标怎么达到呢?下面,请大家按要求自学(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同学们,请认真默读课文P76—79,画出要点。
内容:
1、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2、写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要求:组长检查小组自学成果,并收集、整理不能解决的问题。
时间:7分钟
四、先学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
五、后教((讨论,更正))
检测:
【合作探究】
建国初,我国的外交形势怎样?(美国、苏联对中国的态度等)
材料1、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都曾受过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应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慌……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2、这次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指的是什么?
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区别)?你有何感想(启示)?
六、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略
2、我们的问题:略
七、巩固知识点
师:现在对这些思考题的答案明确的同学请举手,下面大家对照思考题进行记忆,时间3分钟。(自背、互背)
八、当堂训练:略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记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史实以及求同存异方针;通过阅读分析多种类型的史料的过程,初步掌握分析历史观点的能力;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中感受中国外交中“和”的外交智慧。
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
求同存异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叙利亚驻联合国外交官图片,出示系列中国近代外交图片,引用周恩来的观点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最近发生的时事引起学生兴趣,再从学生熟悉的概念引入不熟悉的历史,导入新课。
环节一以和立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设问:新中国成立奉行什么外交政策?出示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宣言。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历史素养,突出新中国外交政策。
2.出示二战后世界形势图,并出示司徒雷登“三不让”材料以及《论人民民主专政》节选材料,阐述中国在严峻的世界形势下的外交选择。
设计意图:由地图以及史料勾勒新中国建立时的国际形势,揭示中国的外交选择。
3.出示苏联国书、毛泽东访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梳理中苏建立外交关系的过程。出示新中国建立一周年建交17国列表,认识到中国在尖锐的外交环境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中动态认识历史过程的能力。
环节二以和为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出示缅甸总理吴努的观点,引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问,提出时间?由谁提出?具体表述?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自然过渡教学环节,引入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环节。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自读自学能力。
2.出示《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出示吴努的另一观点,呼应小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环节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1.再次出示二战后世界形势图,指出二战后新独立的亚非拉民族国家。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自然过渡教学环节,引入到求同存异的教学环节。
2.引导学生归纳万隆会议基本史实。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教材,进行知识归纳的能力。
3.简述万隆会议参会国情况,列举部分参会国代表对中国、共产主义的攻击言论。出示周恩来于万隆会议上讲话节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求同存异”方针。提出问题:“求同存异”中的“同”指的是?“异”指的是______,引导学生根据周恩来讲话进行探究。知识拓展“万隆精神”。
设计意图:结合课堂知识以及给出史料,通过讨论的方式,突破难点。
环节四讨论与总结
1.提出问题: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结合课堂知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2.课堂练习巩固
3.总结全课,并为下一课内容做铺垫。
【板书设计】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以和立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以和为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3)史料史图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难点]
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
一、自学检测多媒体显示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旧中国外交特征:不平等、不自主、不独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二、合作探究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结合史实怎样理解它?
2、建国初期中国处在怎样的外交环境之中?
3、讲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示:抓住提出、完善、影响等)
4、讲述万隆会议的情况。
(提示:抓住时间、地点、参加国家、讨论主题、意义等)
三、展示提升
各组派代表汇报探究成果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万隆会议
4、根据“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5、指导学生综合“导言框”和“自由阅读卡”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进一步体验周恩来的外交才干和人格魅力。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示周恩来外交魅力资料(简略)
四、梳理内化:学生谈收获
五、测评达标:见多媒体
布置作业:提醒学生预习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的外交政策,能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简单过程和主要内容、作用,掌握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及“求同存异”方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教材中所给的四幅图,分析新中国的外交态度,提高识图、解图的能力,以及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分析我国的外交成就,增强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
国际关系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知识竞猜游戏。老师说关键词,同学们猜人物。请同学们仔细听好,关键词是:江苏淮安、南昌起义、总理、外交家。大部分同学已经猜出来了,说是周总理,而且主要是通过后面两个关键词猜出来。周总理是一位伟大的外交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一同感受周总理的外交风采。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背景
教师展示漫画《时局全图》,引导学生尝试用几个词来归纳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并阐述其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等特点,原因是由于中国国力的落后与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
接着教师在课件上展示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对外宣布的一段话: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请同学们思考:这段文字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请大家也用几个关键词来进行概括。学生回答后,可以得知:独立、自主、和平。
过渡:然而当我们环顾世界,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建国初期外交形势》,思考这时新中国面临的是什么外交形势?学生回答:外交形势比较严峻。教师强调:当时处于二战之后所形成的美苏两大阵营冷战的国际背景,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过渡:刚刚已经知道了,面对这种外交形势,我们采取的`是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积极主动,广交朋友,走向世界,我们的外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并梳理基础知识,完成课件上的表格,表格中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提出者、内容、首次确认和影响。学生完成后,教师总结可以得知,这项原则是1953年,谈判的时候周恩来提出的,包含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等内容,在1954,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首次确认,后来被多数国家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教师顺势提问: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五个原则是一个整体,“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是基础,“和平共处”原则是目标,其他原则互相影响着。因为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强权政治盛行的时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显示出了中国自古以和为贵的传统和诚意,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5
[课程标准]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难点]
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教学过程]
(导入①)
补充完整本课导言中的小故事(由学生讲)
(导入②)
日内瓦会议录相
(导入③)
毛泽东接受罗马尼亚大使递交国书仪式小故事
[讲授新课]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建国初期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说一说]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策略?
[材料分析]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①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②在这个外交政策下,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绩?
[比一比]
①你知道最早和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吗?
②到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17个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得到25个国家的公开承认,你能说出这17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吗?
[材料分析]
(材料)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的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法外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100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处。赔偿白银13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①以上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历史现实?
②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导致了怎样不同的后果?
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比一比]
①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③哪两位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国家,能用几个动作表示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每组选两名)
[补充]
关于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由来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放录相《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创设历史情境
(动脑筋)
①万隆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中国代表团此去会遇到哪些困难?
③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④假设
a、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
b、中国代表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
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
⑤中国代表团是怎样因势利导扭转局面的?
⑥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故事会)
同学们讲有关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小故事
(小品表演)
万隆会议现场报道
采访周恩来总理
(动脑筋)书74页
(补充资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小结]
(谈一谈)
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取得的外交成就,谈谈你的感想?
你知道什么是“万隆精神”吗?“万隆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适用吗?(请举例说明)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