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大学生活 >

美术教学反思总结 美术教学反思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美术教学反思总结,美术教学反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美术教学反思总结,美术教学反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教学反思 篇1

  《戏曲人物》这一课是以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为题材内容设计的课,通过欣赏、表演、画戏剧人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各种戏曲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欣赏有代表性的戏曲,如京剧,越剧等,让学生认识到戏曲艺术的魅力。很多学生在欣赏戏曲表演的同时,也会禁不住想尝试一番。所以让学生上台演一演会让他们更深入地体会戏曲表演的精彩,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培养表现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

  通过欣赏、表演,加深了学生对戏曲的感受,而后让学生来画一画戏曲人物,画出自己了解、熟悉的戏曲人物,在题材内容上主要体现了我国传统戏曲人物的化妆、服饰和动态形象。本课采用水墨表现,水墨和戏曲都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两者合二为一,同时水墨也更能表现出戏曲的形式美。

  美术教学反思 篇2

  在教《戏曲人物》这一课时,通过欣赏、画脸谱、画戏剧人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各种戏曲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来认识、表现脸谱形象和人物动态,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培养表现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

  首先得承认自己素养的不足,对于戏曲也是不太懂,更谈不上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了。所以在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上只能说和学生都是在同一起点上的,通过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边教边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另外这节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水墨画自然要准备水墨画工具了,但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实在有点困难。每个班级总有一部分人到学期结束连水彩笔都没有,这个最起码的工具都没法准备,更别说其他根据课本内容来准备工具了。一学期的教学内容里有很多种类,有油画棒作画的,有水粉画,有水墨画,还有手工课等等,这些都需要不同的工具,但是基本上都不可能真正达到这些教学要求。

  一节课上的好坏,老师固然很重要,但是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这些主角什么都不做,我们做再多的准备也是徒劳。学生对美术课的淡漠态度总是不停打击着我上课的热情。并不是说他们不爱上美术课,而是他们对美术课抱无所谓的态度,下节美术课需要学生带水彩笔和油画棒,课前我会把所有能借到的水彩工具都带到班级,希望学生能理解我的一片心,更希望通过下节课的学习让所有的学生明白,只有把工具带全了,美术课才会学的精彩。

  美术教学反思 篇3

  美术活动对于班级的幼儿来说是比较喜欢的。在之前的活动中,幼儿对撕贴活动有过几次尝试,而在这一尝试中幼儿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偏差并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撕。首先要撕出大小相近的彩色纸片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在表现上,幼儿要么撕的很小,要么一大块。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让小朋友用大拇哥和二拇弟捏住轻轻的撕扯下来。在撕的过程中,我们小朋友在能力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针对这一些差异,我们也请能力强的小朋友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合作。在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所以我们利用撕纸这一项工作让我们小朋友共同合作,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2、黏。黏贴在我们几个活动中也都有涉及,而我们小朋友会出现胶棒的使用上不够熟练。同时在黏的时候不能充分全面的将要涂的部分涂好。所以针对这两个问题,在胶棒的使用上和黏的时候再次强调讲解,让个别幼儿也上来尝试,并且指出其相应的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黏的过程也是小手指手部精细动作的一个锻炼。

  3、粘。粘在小动物身上,我们小朋友在这一步上,大部分小朋友粘的比较好。但有一个小朋友将小白兔的脸上也站了彩色的纸,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它的脸也是白白的。”这一方面我在提要求的时候,要将白白的粘贴上,本身问题还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其次幼儿在黏贴的时候也有自己的想法。指南中说:“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所以在幼儿发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不能否定幼儿的想法,我们也需要询问幼儿的原因,并帮助幼儿寻求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美术活动,在这一个活动中,更多的是发挥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我们将多熟能生巧再接再厉,提升幼儿的手部动作。

  美术教学反思 篇4

  《画影子》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生活中的“影子”能使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富有情趣。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出“影子”富有梦幻般变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绘画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本课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欣赏、体会和表现影子的生动多变的形象,体验到“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在确定教学方向、组织教学内容时有些困惑、矛盾,先作了一些思考——简单的理解就是让学生画一张影子的画,学会用色彩表现影子,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但这样的教学又显得太直白,缺少点情趣;生活中的影子包含了很多科学的道理,是否要和学生讲述影子的形成——复杂、系统的科学道理学生不会感兴趣。教学的内容不是简单的堆砌,选择的内容是否有效、是否能进一不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升审美能力,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对教师有很大的考验。上完本课有一些感想,特做如下反思:

  1、教学内容组织比较合理

  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看影子、说影子、找影子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影子;再通过精美的摄影、绘画作品欣赏,共同发现美、欣赏美,体验影子美的魅力;激发学生表现影子——画影子来创造美和展示美;通过剪影作品欣赏、皮影戏欣赏感受“影子”的无穷魅力。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些小环节:如《捞月亮》动画欣赏、让学生在教室里发现影子、手影游戏活动、影子艺术品(摄影、绘画)欣赏、添画影子、观看皮影表演等,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了影子,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2、突破难点重点有策略

  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少,动手和运用工具的能力较低,适当表现出“物”与“影”的虚实关系,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在发现影子、感受影子的美感的基础上,作业的形式是要求学生绘制背景,用贴纸图片来添加人物或动物,然后让学生在水中添画倒影,减少学生作业负担,让学生画出模糊的影子来。对影子绘画表现也认识到有困难,涂色时教师做了一些演示,同时指导学生可以用长线条的笔触来表现水和影子,因此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的作业效果很好。

  3、注重美术教学与生活联系,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美术课程的终极目标,缺少人文情感润泽的教学不是艺术教学。一方面我通过对教材配套课件进行了修改调整,精选实用的图片和影像辅助教学,利用精美的摄影图片和音乐创设充满情感气息的课堂教学情境。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谈论交流,问你愿意生活这样如画的环境中吗?你想和谁住在那里?你想盖什么样的房子?在这么美的地方你最想做什么?你可以为这么美的地方做些什么?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来体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4、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其一是教学细节关注不够:前两个班级的教学忽略了作业的具体指导,只是简单的讲述了作业的基本要求,导致影子是正画的(教师也没讲影子和实物形态上的区别,只是根据教学课件说了说影子比较模糊),影子的颜色也习惯着平涂。特别是影子的涂色最好具体示范,先用什么颜色,再用什么颜色,并提示影子边缘表现可以模糊些。其二是效果突出的学生作品不多: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自信的认为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方法、养成了必要的作业习惯,学生作业练习时没有即时巡视、辅导。其三是评价方式单一,在评价时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作品,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的评价、作业态度的评价——后两者恰当的评价往往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作业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其四是作业速度较慢,两课时的教学时间,很多学生未能完成,学生作业的不自信,习惯画了擦,不停的修改,影响了作业的速度(在端正学生作业态度的同时属性学生信心、仔细思考,大胆落笔)。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以课改理念为指导,深入挖掘教材,仔细研究学生,合理、多样的设计教学环节,扎扎实实地推进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从美术课堂中感受成功和愉悦,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美术技能技巧。<

  美术教学反思 篇5

  这一年我担任的是培智和聋部低年级的美术课,我一直觉得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去发现美。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得知识。美术课堂就好像新奇的世界,让学生在其中探索发现并记录这个世界的美好。

  在这将近一年的教学过程中,身边经常有人跟我说:“你教什么科目的呀,哦美术啊,你们美术课老师上课简单,没压力,课也最好上,学生又喜欢上美术课,上课肯定也很积极,一定很轻松。”我只好一笑,可心里想,要是真的好玩又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就好了,那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况且我在的也不是一般的学校是特殊小学,可能在普通小学里美术它是一门兴趣一门副科,只要用心引导孩子去发现美就好,并且上课时和普通孩子的沟通比较简单他们也比较能够理解,至少不用担心他们无法理解你说的话。在特殊学校在教聋孩子们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他们能否理解你,即便打对了手语有时孩子们还是无法理解;而培智的孩子虽然能听能说但是他们的智力异于常人,所以对于记忆理解也有一定困难,对于他们就要让上课的内容更加活泼生动,让他们容易记住。一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课想要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除非你是个没有责任心的老师。每次上课我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老师想要表达的书上想要教授的内容以便更好的记住和理解颜色、制作、绘画方法等。只有先了解基础内容才能在创造他们自己的绘画世界。

  下面是我近一年来我的教学过程里的一些反思。

  首先培智的孩子,由于班级里的每个孩子智力残疾程度不同,我根据孩子的不同智力水平安排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上色彩课的时候,我准备了上课要用的工具和上课时需要认识颜色的实物图,有代表红色的国旗;代表蓝色的天空;代表黄色的柠檬等。首先我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展示图片,学生按照我的方式跟着来学习颜色。认识颜色后,我让学生们在自己来找一下颜色认一下颜色,再他们找找想想生活中有那些东西是这几种颜色,看谁能找到最多,一比赛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自己发现寻找能够更深刻的去记住颜色,而不是跟着老师随意的读读背背。

  虽然准备得很充分,不过课堂上还是出现了许多的不足,像颜色只有个别学生能认得全连着读了几遍问下去还是只有几个认识,最难记的橙色就连比较好的学生也会记错,像在课前我准备的让学生一起来说说看生活中的颜色,结果让我大事所望,当我问下去的时候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能找出来,其实很简单但是他们穿的'衣服上就有我们这节课所学的颜色。平时在普通学校家庭长大的我并不知道区区几个颜色的名字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那么的困难,而且每个孩子的智力损伤程度不一样所学习的进度也不一样,并且有些孩子在努力记住的时候会的孩子

  已经不在跟着老师的步伐走了。如何在会与不会之间掌握课堂变得尤为重要。

  总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样在教学上就加大了难度,既要照顾到大多孩子的水平,又要顾及到个别孩子的智力特点。在这样的课堂中就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热情。尽量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所以在第二节课我将学生分为两组,A组学习上节课的六个颜色,并复习上节课在校园里找到的几个颜色的想读物体有哪些,B组学生记住比较好记的红、黄、蓝、绿四个颜色,并记住相应的实物。并请学生来给实物涂色,A组学生涂准六个颜色,B组学生涂准三到四个颜色,效果相对好了很多。

  聋部的孩子应该说比培智的聪明很多,其实更可以说他们与正常孩子智力没有差异。但是就是因为听力的残疾所以在他们理解事物的时候并没有常人的那么简单,刚开始上课我很开心因为我感觉他们很好教,基本上都能按这我的节奏来,虽然我的手语不是很好,但是我尽量通过肢体或者实物的方法来弥补。我一直认为我教的还不错学生也能接受,直至一次听课后,我才知道我的问题,聋生孩子有个特点就是模仿能力特别强,你说完一遍他能很好模仿即使他并不懂其中的真正的意义,并且老师教完后再问是否明白,不管他明不明白都会说明白。这就是他们除了不能听的另一个特点。所以我上课其实我自以为他们接受了我所传授的技能知识,但其实他们只是模仿了。原来不只是培智孩子需要我们去放慢脚步教,聋部的孩子也一样。一步一步来让他们真正理解了才能画好画,才能创造他们自己想要的画的世界。让他们能自由想画便是老师该做的,前提是学会基础这更是美术老师的职责。

  所以之后我在教授过程中我更注重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我在上课时尽可能的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并运用小步子多循环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如何去画一样物品。之后再有学生想像创作,会有比较不错的结果。像是绘画素描中的轻重一直是学生无法把握好的,甚至于什么是轻什么是重都很难了解,于是上课我便以板书解释,手把手教画感受,观看视频等多种方法去让他们理解,虽然花费时间长但是是有效果的。

  曾经我把他们看的太特殊,其实他们也是孩子,只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去教导,只是需要不同的路径去找到自己。只要放慢步子,慢慢来,认真教总有一天他们会跟上我们的步伐,在语文数学这些课上我肯定我们的孩子是难教的难学的,而且这些课不可以放慢步子慢慢学,所以在这些方面他们很难超越常人。但是美术不一定,它很神奇,只要你懂了它,你绘画出来的画就会很美,并不亚于常人。

  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一定会更加努力让孩子们学会基础,并在基础上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并形成自己绘画风格,从而去创造自己的美。

  美术教学反思 篇6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民喜爱,发展潜力很大,有待我们学生更进一步去了解和发扬。传统的剪纸主要是单色,形象以动物、植物和文字为主,技法单一。现代剪纸拓宽了题材,人物、风景均可。表现力、思想性强,技法除了剪、刻还有撕纸,现代感极强。这一课我考虑了一下把这一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以欣赏感受为主,思考想象相结合,语言表达绘画表现。因为是美术课必须体现其学科特点,所以给学生很好的视觉感受和丰富的可视资料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查找搜集创作了许多展示资料图片,以体现本课的宽广内涵,并制作成课件方便展示。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我们老师学习提供了保障。上好这节课我利用计算机坐在家里或学校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查阅有关剪纸的各种资料。

  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手工艺术,认识剪纸艺术,掌握现代剪纸的创作技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审美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服务。这样提前准备材料:欣赏资料(传统民间剪纸图片、作品,现代剪纸作品)、剪纸制作流程图、系列背景资料光碟、民族音乐影带。通过欣赏民族风光片和图片,感受我们祖国美丽的河山和灿烂的民族文化,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指出剪纸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美的结晶,同时,听一听优美的民族音乐,多方位感受民族文化的美,

  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地位。

  第二课时是以剪为主,但是学生折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重点讲到折,让学生认识到折可以剪出对称的东西出来。两课之间要做到不顾此失彼,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整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分析,我主要把握好各个环节,适时引导。学生是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合作学习是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采取小组合作商讨的形式课堂效果会更好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非常需要的一种合作意识和能力。

  美术教学反思 篇7

  在分析回顾的环节中,以一组画家的戏曲人物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用笔用墨技法,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国画技法,比如说运笔、浓淡等,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国画基本技法在具体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在对绘画步骤的示范中,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不仅掌握绘画人物的一般方法、步骤,还注意到表现画戏曲人物时所运用到的绘画技巧,比如夸张、装饰手法的应用,线条的流畅、变化,上色时的干、湿控制等。最后在通过一组画家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领会到“画有法,而无定法”,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大胆创新,画出富有个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一课的教学流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经探究理解之后进入想象和创作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创作过程。学生琳琅满目的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充满想象力的创造!

  当然这一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自己讲的太多,还有就是对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培养不够。

  美术教学反思 篇8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

  我想教师应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而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有以下教学反思:

  1、兴趣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我认为教师要根据时令和季节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认识、体会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东西,开阔他们的视野,以提高他们对绘画的兴趣以及认识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多看,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不仅能观察单一的物体,还要引导其观察物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如在画《活动中的小朋友》时,幼儿以某一处小朋友玩的情况为主要创作对象,但在丰富画面时还要再画一些其他小朋友的活动,使布局得以更加合理有序,内容更加丰富。

  2、创造愉悦、宽松的心理环境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些想法在幼儿头脑中原本就没有。

  如果成人不横加干涉,我想他们会自己创作,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所以我们教师要正确面对儿童画中的“出格”“错位”的现象。

  儿童作画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小孩的耳朵画成小动物的耳朵,鸭子长成尖嘴巴;兔子尾巴细又长;白天时画出个月亮??出现这种情况时,成人往往无法理解,有人甚至急于纠正,但我觉得我们教师不应打断幼儿的绘画活动,急于纠正其绘画内容,应该在事后引导他去观察、了解相关事物的特征,让他们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学习积累起丰富的科学知识。

  所以,面对儿童画中的“出格”,我认为教师要多加鼓励。

  3、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美术活动中,把握好幼儿的“说”,对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教师在运用多种手段、媒体给孩子许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孩子进行自由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时要给孩子有充分说的自由,教师千万不能说“不可能”、“这是不对的”等话语来否定孩子的想法,对具有创造性的、离奇古怪的想法,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赞赏。

  让孩子感觉到这样的异想天开是对的,从而使孩子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我想可以采用自己说,和旁边小朋友说、小组说、以大家说的形式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同时也吸取别人的想像力。

  4、以开放的形式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不同答案。

  如在画《手指造型想象画》时,教师用手摆出几种造型,然后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想像什么,幼儿则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得出不同的答案。

  新颖有趣的提问,可使幼儿感到新鲜,促使他有兴趣去探究,极大的调动他们投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5、教师不能忽略的一种绘画形式——意愿画

  意愿画教学既能满足幼儿表达的愿望,又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才能,教师应把握好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达到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讲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以后,其中有一个小朋友问我:“老师,小兔子真有这么笨吗?他不会到终点时再睡觉吗?”当时,我不知怎么解释才好。

  后来我根据幼儿的这个提问,设计了一个意愿画题目《龟兔的第二次赛跑》,让幼儿展开想象,把龟兔第二次赛跑的过程和结果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结果,在这次的绘画活动中,幼儿充分想象,不仅画了出来,同时还编成故事讲了出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认真欣赏孩子的每一幅作品,并恰当地加以评价

  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每一幅作品,即使发现幼儿表现中的错误,成人也不必大惊小怪、否定幼儿的作品,而应该在充分观察和欣赏画面后仔细询问幼儿的画法并作出具体的评价。

  事后,我们可以引导他去观察、认知相关事物的特征。

  成人过多的关心与干涉只能使幼儿失去创作的源动力,扼杀了幼儿的艺术创作潜能。

  在美术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幼儿园美术教育并不是教幼儿什么惊人之作,而是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建立大胆创造的信心,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为将来无限的发展创造可能。

  美术教学反思 篇9

  本课出自人教版美术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课,课题为《多彩的梦》。通过使学生回忆自己的梦境,来探索和学习运用美术绘画的方法来表现虚幻缥缈的意境,并以此体会美术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自己丰富的想象了。在本次教学中,我既有一些值得肯定的教学环节与内容的设计,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继续细化提高的部分,现就本课教学实际反馈如下:

  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动画视频引入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到“爱丽丝”的梦境中,使学生初步体会了梦境中的场景与现实中的不同,带给学生新奇感,愉悦感以及对即将所学的内容提起兴趣,为教学内容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针对突破本课重点难点问题,特别设置“补充画”环节。暨设计一个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一幅表现“菜菜同学梦境”的简笔画作品。通过调动学生思维,发挥其想象,让其为“菜菜”的梦境进行补充。这样环节的设计一方面调动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另一方面也以循循渐进的方式,为接下来让学生自主表现自我梦境奠定了基础。为学生能更好地完成作品,突破本课重难点具有积极意义。

  三、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环节紧凑安排得当,但对个别环节处理的处理还不太到位,在环节的教学中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没有把握环节设计的根本目的,以至于虽然学生通过了练习、讨论的环节,但在学生创造时的思维提升与所期待其能达到的程度之间还存在距离。

  四、在学生回答老师问题时,我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发言内容,而是为了使学生回答而回答,没有关注到学生的答案与本节课的联系,没有关注学生的答案对其思维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因此对于学生的引导比较欠缺。

  五、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语言没有阴阳顿挫,教师在表达中都是一个声调,没有让学生抓住重点问题的突出,而且又极个别学生在听课时不够认真,有小动作,因此我将还要从讲课的声音和激情方面训练自己。

  课堂关注不够,在教学中,有个别同学出现了违反纪律的情况,如私下说话的现象,如老师在讲课,而学生没有抬头注意老师所讲内容。针对这个现象,我在讲课中没有关注和重视,放任了他们,使得课堂上缺少规范纪律的语言,也缺少控制学生思维和注意的方法,在这一方面我还有多向优秀教师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课堂管理经验。

  美术教学反思 篇10

  学生都玩过手影游戏,但未必都知道其中的道理。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蕴涵着科学道理,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由此活动进入对光源的认识和学习。

  课中我首先说出光源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概念寻找平常知道的光源,如电灯光、太阳光、激光等。在这个讨论中,有学生提到了月光是光源,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别引导学生讨论他们是不是光源,并说明理由。从而再次对光源这个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对光源概念的理解后,再进入对影子的研究。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探究在光源的照射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所以活动前,我先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想法,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活动,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在这节课中,对于这个环节我感触颇深,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总觉得这三个是实验相当容易,学生应该能很快的完成,并生成实验结论,因此采用了文字提示的形式再加以表述,可是事与愿违,学生完成试验存在很大的困难,实验应注意的要点,实验目的,小组的分工,与我的打算背道而驰,学生有的不知道要画几个影子,有的照射的物体不是很明确,有的实验出现了科学的错误。后来进一步思考,觉得是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图例,使学生明确实验中我们要注意到那些要点,然后再动手实验比较好。

  总之,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不容易,需要综合教师多方面的能力,对知识重点的把握、对课时流程的安排、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突发事件等等。在以后的漫漫长路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充实自己!

  美术教学反思 篇11

  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电脑,而电脑绘画是其中内容之一。学生对于电脑绘画充满了好奇,很快便能学会基本工具的使用。但是如果想让学生画出一幅画来,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稍复杂一些的画面,学生往往是望而生畏。我在本学期教学中特别思考了这个问题,现在觉得这与我们平时的教学,特别是绘画开始阶段的工具教学有一定的联系。

  绘画工具并不多,也很容易掌握,可是要想熟悉地使用,有技巧的使用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在大量的练习后才能掌握,才能从中摸出技巧来。因此,在教学每一种基本工具时,我也特别注意配合一些简单的物体来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工具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技巧,甚至让他们学会创造性地使用工具,这些工具可比手工绘画中的画笔神奇多了。

  在本周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圆、填充、曲线等工具的使用,我们又通过在课堂中画杯子、大树、太阳、小草、花朵等一系列的事物来反复练习工具的使用。我们还通过利用不同的工具画出不同的树,让学生掌握树的画法,同时在画树的过程中再配以太阳、小草的练习,在练习中自然形成了一幅简单的画面。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会了画面的布局,工具的使用也随之领悟,甚至为自己的成就而手舞足蹈,有了成功的体验。我想这是学习的重要一面,有了这样成功的体验,必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开了好头。学生也更喜欢电脑绘画了,感觉原来电脑绘画其实也很容易学。

  我在教学中,哪怕是一种工具的教学,也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琢磨,去研究如何更好的教会学生,如何在其中渗透更多的内容,如何更好的组织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合理的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尽量让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发现学生对于“画图软件”中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较易掌握,但不能灵活运用,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后,就应该培养其综合运用的能力。对学生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

  记得在一次电脑绘画课上,我想让学生画画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学生面露难色,觉得用这些工具不够用,难以画出真实的物品。于是,在教学中我摸索了一些富有趣味的实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下面,我就这些实例来谈谈如何发掘电脑绘画教学中的创新因素。

  我先让学生看一幅月亮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谁能用几分钟时间完成。大部分学生从常规思维出发,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时间,画出的“月亮”还不够理想。可是有些同学却突发奇想,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把它覆盖在另一个圆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部分。这便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于这类同学,我表示了欣赏的态度,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创造性地看等问题,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

  生活中的物品也正如以上练习一样,只要你以创造性的眼光来看待它,使“画图”工具真正为你所用,那就一定能画出很好的作品。接下来我出示了一个茶杯和一个碗,请同学们来画。有了以上的经验,学生很快找到了极具创造性的方法,画好了茶杯和碗。当学生的创造思维萌发以后,我所要做的就是稍加点拔和保持它的热情,然后就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创造的喜悦与快乐!

  我通过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燃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克服了学生电脑绘画中的畏难情绪,使学生真正成为了电脑的主人。

  美术教学反思 篇12

  本周美术课的内容围绕“鸟”展开,从鸟的写生到鸟的制作。《鸟的纹样》是对鸟进行设计装饰,引导学生创造出新颖美观的鸟的装饰纹样。为了摆脱枯燥的美术技法的讲解,我用故事的形式带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

  图案课教学涉及到的技法特别多,如果对三年级的学生上成纯粹的技法课,比较枯燥、单调,学生一定很不感兴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关于鸟的心路历程,以多个情景故事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联系学生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融入故事情节之中,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使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积极地为鸟设计纹样。有效推进了教学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

  单纯的教师示范在很多时候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学生的向师心理,觉得和老师画得一样就是好的。结果学生的作品难免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所以在本课示范孔雀纹样的环节中,我将学生尝试和教师示范相结合进行设计,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孔雀纹样,说一说自己的创作思路,并自己尝试一次如何运用点线面来添加设计纹样。教师在学生发言、学生尝试之后再示范,使得整个示范过程有了层次和递进,不仅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整个孔雀纹样设计过程,而且为接下来的学生创作打开了思路。

  反思整节课,我觉得还期待实现小组活动和个体发展的有机结合。在组织学生分组活动的环节,发现小组内真正参与讨论的只有少部分学生,最后导致形成的总结归纳也只是个别的看法,使得教师设计的小组活动留于表面形式,丢失了小组合作的本质。教师往往将问题放下去以后就放手不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去讨论解决,显然这种合作交流也是不对的,教师非但要“管”,而且当学生确实无法解决困难的时候,应适时疏导。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与观点看待问题,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层次上进行引导发现,可以允许每一个同学先在小组里先进行交流,汇总后再在班级里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小组活动中来,最终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使得个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既有个体的展现又反映了小组的整体水平。

  美术教学反思 篇13

  我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工作,理清了思路,掌握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十几年的教学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我经过许多思考,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美术老师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我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学习。

  首先,教育学生,从爱出发。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师爱要全面、公平。

  其次,如何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美术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美术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美术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美术大餐”!最后,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美术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美术课,要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美术,乐学、爱学美术。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美术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美术学习方法,体现美术课的灵魂,使美术课上出“美术味”!

  通过这些年的感悟,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美术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美术教学反思 篇14

  本次活动内容符合幼儿原有经验和认知特点。西瓜是幼儿熟悉、喜欢的水果之一,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采用出示实物教学,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热情,幼儿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的形式,进一步掌握了对外部西瓜的特征,为他们的涂色活动打下基础。

  以前幼儿作画,幼儿都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大面积涂色,基本上也都是使用油画棒,而这次使用棉签作画,又是沿着曲线涂色,可以说,既符合幼儿的原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幼儿对这个活动非常喜欢,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在作画的过程中特别细心、专注,就连平时好动的乐乐小朋友都涂的特别认真,唯恐将颜色涂到轮廓线的外面,多数幼儿涂色比较理想,但是个别幼儿在曲线部位涂色还是有些困难,没有将颜色涂满。

  但在活动的一些细节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教师开始的导入部分语言不够简洁,这样就无形中缩短了幼儿作画的时间。为了让幼儿有充分的作画时间,教师在开始部分的导语尽量在简洁些。

  当老师请一个孩子示范涂色时,发现孩子拿笔涂色时,身体挡住了其他小朋友的视线,后面的小朋友看不出来,老师可以把那个西瓜放高一些,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到同伴涂色的过程。

  美术教学反思 篇15

  从来都提倡课堂形式的多样性,美术课也不例外。但在很多人的眼里美术课就是绘画课,其实不然,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现在的美术课形式多样,不仅有绘画课,还有很多手工课,鉴赏课等。但由于学校配套设施的限制,我们的美术课基本都是在一般的教室里面完成,并不完全适用于我们的课程。在设施设备的限制下,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就放弃了部分形式的美术课堂教学,如美术户外活动课、美术亲子活动课、美术欣赏活动课。

  由于我们的课程设置,很多是没办法在教室里面能够更好地完成的,我个人也算是比较倾向于多形式课堂的教学。所以,从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我进行了美术户外活动课的尝试,并且在后面的每一个学期都陆续进行了美术户外活动课,随着他们学龄的增长,本学习我也加大了美术户外活动课。在美术户外活动课的探索中,可谓感受颇丰。

  一年级的第一学期《让我的飞机上蓝天》一课,是我第一次对户外活动课进行尝试。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验折纸的乐趣,我在教室里进行了折纸部分的教学,留了10分钟的户外活动。起初我也有所犹豫,怕出去会混乱,怕出安全事故,但看到还在们渴望的眼神,最后还是把他们带出去了。出去前我明确讲好要求,比如如何排队,要保持安静,听从老师指挥,纸飞机不能随意丢弃等。后来带他们到操场进行了飞飞机比赛。可能是初次到室外进行美术活动的原因,孩子们非常兴奋,对于室外活动的要求还没有一定的规范,有部分学生不太听招呼,存在乱跑的现象。针对这个现象,我也进行了针对性的教育。下学期的《介绍我最喜欢的玩具》,我也带了每个班级进行了户外活动,让他们彼此介绍自己的玩具,一起分享玩具。这次的户外活动进行的就比较完整,而且课堂常规也大大提高,整节课的氛围轻松,心情愉悦,最为老师,我也很好的完成了本科的教学任务,学生也收获了知识,懂得了分享,提高了对美术课的兴趣。

  本学期的美术课程设置,活动课的比列有所增加。孩子们到了二年级,有些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有所消减,开始出现经常不带工具的情况。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好的落实课程要求,我将部分课程场所由教室转到了阳光明媚、宽敞的室外。孩子们的兴趣大大的提高,而且值得骄傲的是,从教室到室外的整个过程,孩子们都按照我的要求安安静静。室外活动时也按照老师的要求并积极参加,努力合作。每一节户外活动课下来觉得很轻松,觉得时间太短,由于可以根据材料选择合作对象,以及场地的原因,他们的作品非常丰富,很多时候我都是属于忙不过来的状态,要指导,要拍照存档,到处都是“老师快过来,我们完成了”、“老师,我们又完成了一个”。每月一次学生和我的感觉意犹未尽就下课了。每一次结束孩子们也都按照我的要求将带来了东西全部带走,做到了来时干干净净,走时也干干净净。

  我觉得户外活动课不仅能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常规、行为习惯,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我们不应该惧怕来到户外,惧怕课堂会乱,惧怕学生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只要我们把学生的常规训练好,把课外活动的相关工作做好,其实课外活动不仅不累,还会更轻松,效果更好,乐趣更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的开展属于我,属于孩子们的美术户外活动课。

  美术教学反思 篇16

  新课程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并在动手实践中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着目标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本堂课我用实践法导入课题:

  1、让学生准备一些表面粗糙的物品,让学生用手触摸,通过感受每样物体的触觉来理解物体表面这些粗细不同的纹路。增加课题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感受肌理》这课题的学习兴趣。

  2、课件制作: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来自不同领域的肌理的视觉美,形成对美的事物的向往。

  3、开展——最佳“感受肌理”设计制作比赛

  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和同学互相讨论,一起构思自己的画面,也可虚心听听小组其他同学的想法,一起学习制作一份肌理构成图,同时也可耐心主动地向另一位同学传授自己的制作方法。

  这种教学活动可使接受力弱的学生再有一次学习机会,减轻在课堂上教师作巡回辅导因学生数量多而无法顾及全面;也可使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使接受力强的学生能很快地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第一次的能力转换,让学生感觉到学以致用,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再次提升他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本课从人们的认知规律出发,即“感知——思维——知识——技能”,始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实验、竞赛等方式,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工具材料,发挥全部技能去表达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在课堂上同学们看到自己手中一幅幅精美的作品,都雀跃不已,有学生说:“平时生活中并不怎么关注所谓的美,而今天肌理一课让我感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还有学生说:“我第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功真是一种享受!不要畏惧,其实我真的能行!”……我想,作为一名美术教学者,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地学习并掌握知识,这是最重要的!

  美术教学反思 篇17

  情感诉求在艺术教育中的优化效应

  在艺术教育中以情感诉求为基础和纽带,可以促进艺术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产生一系列优化效应。

  突破呆板的教学模式。毋庸讳言,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呆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条、注入式的教法形成了学生思想上的依赖、创造力的凝固。艺术教育本身就需要大量动作、肢体训练的重复,乏味的教法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贯穿情感,就会创造引人入胜的形象化氛围,使学生用“心”去学。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与学生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由于兴趣是一种使思维的对象保留在意识中的内在力量,因此,调动和运用这种东西能使学生保持意识的警觉状态。伟大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这种兴趣主要是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在艺术教学中贯注情感,就会使学生激起强烈的心理活动和求知欲望。

  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和创造力来自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树立。用情感激发学生追溯教学内容的本源,感受其产生的原因、形态和环境,就会使学生深浸于形象之中。而这种形象化的再创造过程,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能力和目的对象化,增强独立性和意志力,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表述自己的情感理解,进入内心的探索。

  构筑典型的环境。由于情感是一种意识的力量,是认知、感受环境的过程,在推进素质教育和素质形成中,发挥情感的基础性作用,提供典型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可以构筑和联结教学内容本源的环境,现实和社会生活的环境,拓展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认知和探索,促进教育的个性和社会化。

  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教法上的探索

  在艺术教学中贯注情感,可以有几种途径。

  全景式——构筑情感的“环境”。教师在艺术教学之始就要把本源的历史文化、风格特点以及蕴藏其中的思想感情向学生作生动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同时,走出课堂,调动学生的“经验”感觉,进入一个情感的真实环境。这是一个全景式的环境,即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本源环境与现实环境的联系。

  形象化——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的着力点必须始终放在调动学生“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上,使学生处于萌发情趣的氛围之中。这里面,关键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使学生由动作的单纯模仿进入艺术形象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表述,进入自己的'探索。

  创造力——重视塑造艺术个性。艺术教育重在发现、培养和弘扬艺术个性,这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艺术人才的造就。在这里,教育培养的重点还是积累、调动、升华学生的情感经验,着力其理解力、独立性和创造力的提升和发挥。

  组合式——创造情感教学过程。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必须精心编创教案,调动多种手段,开展组合式教学,动静结合,衔接配套。具体到舞蹈艺术教育,就是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学习与编创结合,使动作训练与情感表达互为作用。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例如:我校学生在制作楼道内的装饰作品时,学生们学习到利用毛线材料,如何制作完成具有国画特点和抽象画特点的作品。我还让学生制作以童话寓言故事为内容的作品,并把寓意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并感受到作品的教育意义。这就让学生在制作作品的同时,也受到情感教育。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

  通常在上课快要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美术所涉猎的范围很大,像历史、地理、生物、音乐、语文、数学等各学科,尤其是历史,每次我在讲美术作品欣赏课时,我都要让学生好好学历史,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画家们的绘画特点、绘画风格及当时时代的背景。

  4、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制作美术作品,这既节省了学生的开支,也做到了变废为宝。

  5、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比如:学习达芬奇的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时,放影像资料让学生首先了解达芬奇的身世,即它的名字的由来和他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画家的画风和他同时代的画家(文艺复兴三杰)。学生们学习兴趣很高,而且知识掌握得也非常好,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如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美术教学反思 篇18

  此节课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快乐的美术课,他们可以随意想象并做出各种好吃的食品;他们可以自由地找寻喜欢的合作伙伴;他们还可以自由地表演即兴的节目……在这节美术课上,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正是本着这种“愉快教学”的思想,我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始终是快快乐乐的,我的笑容投在每一名学生的脸上,学生开心我就开心,我和我所教的孩子愉快地生活在每一节美术课课堂中!

  我心目中的“愉快教学”就是千方百计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喜欢学,学生喜欢学后进一步使他们达到——愿意学,再发展成为——愈学愈有趣,快乐在其中的状态。当然我不指望每一名学生都画出精美的画面、做出优秀的作品,我的目的就是通过“愉快教学”使每一名孩子能够接受教师的指导,快快乐乐地拿起画笔来画画。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灵活运用教材,更新内容开展愉快教学

  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直接决定学生的绘画兴趣,好的美术课设计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较好的教学内容,但并不是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是完美的,不需要补充的。这就需要美术教师能灵活运用课堂内容,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每一个班级的特点来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从美术课堂中找到乐趣!例如《农家宴》一课,有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泥塑食品,而有些学生却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我便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完成食品泥塑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没有画完的同学一边欣赏一边完成。这样他们在课中相互交流,使整节课很充实,所有学生都体会到了其中的快乐。

  二、根据儿童特点,运用游戏开展愉快教学

  学生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好动、好玩儿,爱做游戏。可是不少教师无视孩子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成为“小木头人”,一动不动地听讲,结果使活泼好动的孩子成了“小老头”,失去了“童心”。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习与游戏相结合,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学玩结合。当然,这不等于说上课就是玩儿,很多功课不可能带有游戏性,我只是说,能够带点游戏性的一定要带点游戏性。备课、讲课要挖掘教材中的游戏性,设计教案要考虑游戏性,只要这样做,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把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出来。在《小小食品店》一课中,学生制作的过程就像是在做游戏,每个学生都找到了游戏中的角色。在巡视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扮演妈妈爸爸,边讲边做,那专注的模样很是可爱。可以说,在游戏中上课学生是快乐的,在快乐中学习学生是幸福的,那么,我们何不多制造些快乐,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去感受幸福呢?

  三、丰富活动形式,适当竞争开展愉快教学

  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有了极高的兴趣,自然就会在愉快中学习了。《农家宴》一课中,采用了分组竞争的形式贯穿整堂课。黑板布置成一个“食品店”的大幅图画,这幅图在渲染气氛的同时又是一个评比台,哪一个小组完成的最好、最快、纪律最好,哪一小组就可以选取样食品贴在上面。学生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同时黑板上也布满了各种食品,也给学生们起到参考作用。

  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如果你细致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用竞争的形式进行作业评价,这是调动学生热情、使他们快乐的有效方法,是使学生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活动。

  我们可以尝试在每节课中都有一个小比赛,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美术课的评比台,“看谁画得好”“我们的画大家评”等等。小比赛的结果就发布在评比台中,(老师要注意不能总评个别学生)这样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保持良好的情绪,认真地学习并且能够体验到成功之后的喜悦。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学生曾对我说:“老师,您上课一笑,我们可高兴了!”事实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极大。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爱教学、爱教育、爱学生应是教师的职业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应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排除干扰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曾经听过一位教师刚刚失去亲人,他上课前摘下臂上的黑纱,说要带给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马卡连柯也说过:“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抑郁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

  总之,教师乐教就会带着感情上课,就能创造和谐的气氛,就会教出意趣来。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就会更好地领会课堂内容,呈现更多精彩的作品,就会使美术课上得有情有趣,师生乐在其中!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成为学生最喜欢、最快乐的课堂!让我们的孩子在愉快中茁壮成长!让我们的孩子运用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完成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美术教学反思 篇19

  《画夜景》是小学人美版美术教材第四册,第16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是以“夜色”为主的创作画。教学意图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景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的造型表现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引导环节,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北京故宫,通过白天和夜晚体会不同,初步感受夜景的美。教学中提问:“比一比,白天和夜晚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对比,对夜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达到了预先的设想。

  趁着引导环节已调动起来的兴趣,我又展示了三副图片,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甚至司空见惯的景物中发现美,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学中,学生对熟悉的景物不时的发出赞叹声,看到烟花,更是欢呼雀跃,我心中暗喜:目的达到了!接下来就到了知识环节,以问题“为什么烟花只在晚上放呢?”引导学生思考,感受颜色的深浅对比。自我感觉这样的过度很自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想到其中的原因。虽然表达未必很精确,但对二年级的孩子而言,已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