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大学生活 >

老子以柔克刚思想的看法 老子以柔克刚的智慧

导读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老子以柔克刚思想的看法,老子以柔克刚的智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键词:...

大家好,我是东南,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老子以柔克刚思想的看法,老子以柔克刚的智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词:复归以柔克刚柔弱坚强智慧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之初柔弱似无骨,人到老年骨头会僵硬坏死。草木生之时也柔弱,到秋天也枯黄变硬,所以通过对事物柔弱便可知它们发展情况。兵将过于强大反而不能获胜,树木过于高大则预示着死亡。强大处于下方柔弱处于上方。在当今社会中,处于弱势看似卑微,但正因为如此,对手不会把卑微者放于心上,这样一来,反而使得弱者自身拥有了生长的契机。总而言之生命真正的原则在于内里与生长而不是外在与既有。这里的弱,亦并非卑微,而是顺其自然,从而也就有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大者宜为下”的道理,这也是老子呈现给世人的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

首先,老子的这一观点体现出辩证法思想,他认为矛盾双方是处于相互转化之中的。除此之外,在他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鞭辟入里地论证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而又相互关联的道理。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柔与刚相互转化,他们是力量的两种极端,对于其中一极占有之后,力量必然会向着另一极转化,因此,事物无所谓好与坏,只是他们所处的状态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事福祸相依,一切事同,不可辨别,也不值得大喜大悲。只有一切顺其自然,与世无争,无为而治,才是智者的本分。

再者,老子从这种“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大者宜为下”辩证法思想中生发出“剑气合一”的剑道。在这里,引用日本电影中一句台词:“别人逼你,你就退后,再逼,你再退,最后推入绝境,则如山河涌迸。”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讲究一个“忍”字,但忍并不是怯懦,而是为了以之前的处于弱势来积蓄力量,以达到力量的处于强势而完成最终的爆发。与此同时,在中国古代,一个剑客的最重要的品质不是拥有优良的剑术,而是能够拥有超乎常人的克己的“忍”,也就是不为情所动而能随时地能看清楚一切。这一点无疑是受老子辩证思想的影响。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以清心寡欲,超然物我来得剑道之精髓。剑如水,将水之柔、韧、活融合与剑之中,以达到真正的剑人合一的境界。与此同时,中国的太极拳中的“以柔克刚”“引进落空”“舍己从人”也蕴含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这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体会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真正乐趣。

然而,老子的“以柔克刚”的思想的影响并不完全是积极的,在他的这一辩证法思想中,体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洒脱,“超然物外”的大气和“看淡功名”的怡然自得,但也正因为如此,从中也体现出老子因为当时所处阶级地位低下而带来的自卑,这其中包含着他的一种自我安慰。而这与老子的所处的时代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老子生活在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春秋末期,社会的动荡以及政治上昏暗奢靡之风引发了老子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因此,他提倡“与世无争”的出世生活,远离纷争,从而保全自己,避免祸害的发生。老子的思想为那些在时代中绝望的人们建立了精神家园,使得他们在混乱动荡的社会中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但这种“消极避世”的做法未必是最明智的,它也在某种意义上破坏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和积极心态,它教给人们的更多的是“逃避”而不是以“面对”的方式去改变世道。

综上所述,通过对老子“以柔克刚”的智慧的论述,我们认识到老子的“以柔克刚“的思想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的哲理,并且,对于我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小到人们的生活中,它也起着丰富生活意义的作用。当人们在现实中不得志时,老子的思想无疑是很好的精神家园,它是失意者疗伤的彼岸,也使当今社会的人们在激烈的物质与欲望的竞争中不忘保持一份知足常乐的心态。但老子的”以柔克刚“思想也有其弊端,比如,它在引导人们看淡功名利禄,追求与世无争的生活的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对于社会与人世的绝望,在当今社会并不是十分可取。总而言之,对于老子的思想,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不能全盘接收而迷惑了自己。

[1].《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M】作者:熊春锦团结出版社2008年12月1日第一版

[2].《道德经》【M】作者:饶尚宽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年9月1日第一版

追忆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