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教育网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要闻 >

报名人数连增八年后“首降”,国考火热考研遇冷?原因来了

导读 今天,2024年度国考公共科目笔试正式开考,平均约77人竞争一岗位。与此同时,另一场竞争激烈的全国大考——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也已进...

今天,2024年度国考公共科目笔试正式开考,平均约77人竞争一岗位。与此同时,另一场竞争激烈的全国大考——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也已进入倒计时,将于2023年12月23日至25日举行。

据教育部网站近日消息,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较上一年减少36万人。这是自2016年以来连涨八年后,考研报名人数首次下降。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意味着大家不想考研了?

“考研人数或破500万”预测失败

近年来,考研持续升温。在今年10月,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刚开始时,就有一些网友结合在校本科生人数、往届生考生情况和就业形势,预测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将接近500万。

根据往年数据,2015年时,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6.5万人,再加上2014年人数同样经历了下跌,当时就有媒体称,这“宣告了持续20多年的考研热画上了句号”。但没想到的是,从2016年开始,考研报名人数在八年间增长了近3倍,到2023年时,考研人数达到了474万,创下了历史纪录。

不过从增长趋势上来看,今年报名人数的下降又似乎早有征兆。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至2022年这七年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平均增长率为15.8%。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为377万人、457万人和474万人,相较于2022年,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增幅明显放缓,增长率从21.2%降至3.7%。

报考人数下降背后或有多重原因

首先,与就业形势有关。现阶段,硕士毕业生也面临着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些本科毕业生在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后,就不再将考研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首选途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很多人对读了研究生后再找工作的预期相对降低了,读研有时间和经费成本。”

其次,留学是另一条升学道路。有不少本科毕业生表示,去海外读研,除了院校的选择面更广之外,还能开拓眼界,真正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年以来,随着留学市场逐步回暖,咨询和申请海外读研的人数相比前两年有了明显增长。

报考者心态的变化也是原因之一。此前,一些学生和家长会将这一纸文凭视为提高职业竞争力、获得更好就业前景的保障,考生连续多年备考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将综合实力水平不如本科在读的学校作为考研目标的“逆向考研”一度备受关注。但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后,不只专科、本科生多了,研究生也越来越多,“卷学历”不一定能解决就业的问题。

另外,研究生毕业标准不断提高,让学生的报考选择更为审慎。2019年以来,教育部开展“学位挤水”行动,持续开展学位点合格评估,2014年至2021年撤销103个学位授权点,196个学位授权点限期整改。此外,加大了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力度,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想“混”毕业越来越难,考上了不等于一定能毕业。

未来如何选择需考生理性思考

那么,此次拐点出现之后,考研报名人数下降会成为一个趋势吗?

有学者表示,此次考研人数减少并不一定预示着考研热出现“降温”。考研报名数量波动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年龄结构、就业机会和教育发展等,也与上一届考研录取率波动、国家对高校和科研机构投资情况等因素相关,未必反映学生对考研的需求有根本性改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也认为,当前考研人数依旧维持在400多万人的区间内,应被看作相对稳定而非明显的下降信号。但他也提醒,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有任何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持续转型,就业市场逐渐复苏,长期来看高等教育适龄入学人口规模下降,考研人数也可能下降。

总而言之,我们不应该只看表面的数字变化,而是要让考研回归理性,考生结合实际评估自己的实力,规划自己的升学与职业发展。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就表示,无论考研还是考公,这是每个人的个性化选择,没有是非对错的标准答案,但还是希望年轻人可以多一点拼搏奋斗。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